项目实施应念好六字诀 在项目实施上强调念好六字诀——渗、滞、蓄、净、用、排:“渗”为新建、改造小区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及自然地面等,强化渗水能力;“滞”为建设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强化雨水滞留能力;“蓄”为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等,并加以利用,增强蓄水能力;“净”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等,净化水资源;“用”为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等;“排”为改造村庄雨污分流管网和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等,增强排水能力。 试点建设两年后,厦门海绵城市建设驶入发展快车道,一批市政道路、慢行系统、自行车道、学校、公园、停车场相继完成城市透水路面这一海绵城市最核心的建设要求。在试点区外,以大型湾区等生态敏感区为核心,启动了82个老旧小区结合海绵城市改造项目,推进环岛路带状公园、杏林湾湿地公园、海沧内湖片区、美峰生态公园、西山公园、东西溪城区慢行道系统等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保增长、惠民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树立培养环保理念,推动社会、市民同心协力,广泛积极参与。 名词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不下雨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介绍说,所谓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
相关阅读:
- [ 12-04]厦门举办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培训会 给建设者“充电”
- [ 06-27]厦海绵城市到明年拟完成244个项目 效果已逐步凸显
- [ 06-03]厦明年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有望成为全省榜样
- [ 05-19]未来5年厦门“海绵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区域确定
- [ 04-14]厦海绵城市“技术指导”首次亮相 再细化规范管理
- [ 03-22]根治内涝吐纳自如 厦门出台办法谋建海绵城市
- [ 03-08]厦门建设海绵城市再推新举措 将开展整治水体行动
- [ 02-26]厦门岛内五个老旧小区 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改造完成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