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 曾经的城市名片 现在显得平庸 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厦门上一次全面实施夜景工程主要集中在2005年、2006年,实施范围主要是鹭江道、鼓浪屿、中山路、环筼筜湖、会展中心、东渡路、集美等。当年的LED夜景工程扮靓了厦门的夜景,成为厦门旅游观光的一张城市名片。如今,随着国内各个城市夜景照明的比学赶超,厦门的夜景逐渐显得平庸已是不争的事实。 建筑群各自为政 缺乏特色主题 落实到具体景点,在鹭江道、筼筜湖等已成为“厦门名片”的区域,因为缺乏整体规划,片区建筑的灯光各自为政,缺乏特色主题。在筼筜湖边,指着夜色中的白鹭女神雕像,设计师许东亮告诉记者:“筼筜湖边的各种建筑灯光太亮,倒映在水中将缺点放大,反而让作为标志的白鹭女神雕像黯然失色,对白鹭女神雕像的照明中,人体雕塑和底座石块一样亮,这个比例在灯光下很不协调,不能突出主体。”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会展中心等片区,许东亮告诉记者:“这样城市夜景容易流于一般,缺少属于厦门的辨识度。” 灯光过亮或缺失 人性化考虑不足 在舒适度上,现今厦门的夜景照明也让市民颇为头疼。在仙岳路高架桥下到SM商业广场区域,商家的广告牌、霓虹灯,要么亮白刺眼,要么五彩眩目,不分节庆时段,长时间照明。每天下班开车经过此地的许建才先生告诉记者:“每一次从这里开过,我都要把眼睛眯一眯。”这头,司机为夜景照明的过分耀眼“眯起双眼”,那头,不少市民却为脚下漆黑的道路,向手电筒“借一双慧眼”。在筼筜湖边的路上,市民只能借着对岸的灯光照明,在乌黑的行道树边行走,在鼓浪屿街道龙头社区的街道上,市民的行走、游客的游览也只能依赖于店家的灯光。“店家关门了,就觉得路上很不安全,只想早点回家。” |
相关阅读:
- [ 11-24]施工围挡整治取得成效,试点夜景照明工程
- [ 07-04]厦门某居民楼上住户漏水影响照明 洗澡要开手电筒
- [ 07-02]教育部拟出台"教室灯光照明环境标准" 厦门参与调研
- [ 06-29]水均益23岁女儿晒毕业照 明眸善睐美哭了
- [ 05-16]守护厦门蓝:推广新能源车辆 改造道路照明系统
- [ 12-25]考驾照明年有望网上缴费 年底前名额大多预约满了
- [ 11-18]LED照明产业大放异彩 “厦门模式”谋求创新转型
- [ 11-12]“厦门模式”已成国家样本 LED照明直接产值250亿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