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 使命在前 历史的机缘把厦门带进了飞速发展的年代。 全球经济快速走向一体化,产业转移风生水起,面对开放的世界,面对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汹涌激荡,历史转折点上的中国选择了对外开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纪元。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把手指指向了地图上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提出兴办经济特区。 厦门站立潮头唱大风,拉开了“走进春天”的帷幕——建立经济特区,结束了这座全封闭的“海防前哨”的昨天。 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厦门岛西北部的湖里地区划出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置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15日,平整厂房用地的一声炮响,和着广大建设者发出炽热滚烫的时代强音,改革开放的号角响彻云天。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更快些。”1984年2月,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亲临厦门考察,题写下了殷切的期望。几天的走走、看看、听听、想想,邓小平对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走向做出拍板:一是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从湖里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全岛;二是明确提出“厦门经济特区不叫自由港,但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 肩负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殷殷嘱托,厦门经济特区发挥改革“试验田”和开放“窗口”的作用,积极有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探路,率先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国企改革、开放市场、社会治理等领域走出新路子。厦门经济特区还发挥特殊的区位优势,率先启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在三通直航、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金融合作、基层政党交流等方面屡创先行先试之举,有效发挥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作用。 这是一个洋溢着光荣与梦想的时代。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建设者,至今引以为荣,毕生难忘对外开放初期的峥嵘岁月。 厦门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的第一站。在厦门工作的近三年时间,他直接参与领导和主抓了经济特区建设初期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特别是他直接领导制定的《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厦门发展擘画了十分科学而前瞻的战略宏图,始终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注重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清晰的路径渐次展开、深度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35年来,厦门改革开放的路径、体系不断完善,思路、举措落地生根,有力发挥着“排头兵”的作用—— 白手起家,在全国率先向科威特政府“借钱”2100万美元修建高崎国际机场,开创了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先例;招商困难,厦门率先提出并实践“以港引侨、以侨引侨、以港侨引台、以台引台”的招商引资多元化格局;缺乏资金,率先逐步建立健全经济特区金融体系,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总部设在厦门的中外合资的国际银行;没有先例,率先探索建立了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培育形成了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凭借优势,率先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特区外贸体系。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厦门市委、市政府清楚地意识到,经济特区需要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厦门不仅成为境外资本的重要聚集地,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而且主动适应和引领对外贸易新常态,有序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如今,除了吸引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厦投资兴业,厦门“走出去”对外投资也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总额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与此同时,厦门货物贸易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厦门制造”已销往222个国家和地区。 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版图的重塑,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面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如何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是特区人必须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进入新时期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找到了路径。 牢记使命,体现担当。厦门市委、市政府保持战略定力,以实现中国梦为引领,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率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探索新路子。 2015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在经济特区发祥地湖里揭牌成立,吹响了新起点、新作为的进军号,厦门再次站在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优势的洼地,而是求新敢为的高地,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前沿风口。厦门片区传承先行精神,展现先试勇气,自觉担负起为全国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创新经验的历史使命。 全国自贸试验区首条中欧班列从这里开出,形成一条跨越海峡、横贯亚欧大陆的物流新通道; 全球一站式重要航空维修基地正在这里崛起,为服务国产大飞机战略提供了有效平台; 全国首个也是唯一建立在自贸试验区、台商投资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厦门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挂牌运营,互联网场景下的两岸商贸合作有了更完整的电商通路。 厦门自贸片区短短时间出台了上百项创新举措,其中33项率先推行,为全国首创。极大激发市场活力,挂牌以来片区累计新增企业2万多家、注册资本3600多亿元,聚集形成了国际贸易、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创新创业、文化旅游、高端制造等七大功能性产业,成为厦门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推动器与发动机。 目前,厦门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要以自贸片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建设“三区一堡”,即融开放与创新为一体的综合改革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职能再造区、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的目标定位,把厦门进一步打造成为对内对外双向辐射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察势者智,驭势者强。 |
相关阅读:
- [ 08-02]湖里“开进”厦门特区纪念馆 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 [ 05-29]厦门八大“最美街区”摄影展月底邀你来赏
- [ 10-16]湖里“我与特区共成长”征文赛取得圆满成功
- [ 01-28]厦门深化改革 打造“升级版”特区经济
- [ 01-26]厦门特区地方税收首次突破300亿元
- [ 01-26]女委员提议建“大厦门特区”
- [ 01-16]未来三十年 厦门再造一个新特区
- [ 12-30]《综改方案》一周年:"一区三中心"等平台全面启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