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经济> 正文

传统租车企业正考虑分时租赁 大规模发展还需时间

2016-12-22 08:58:45兰京来源:厦门网责任编辑: 文洁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兰京)小小的个头,不用汽油,不用押金,不仅能按分时租借,而且价钱比打车便宜。昨日,本报关注了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在厦悄然走俏的经济现象。

这一项目是否将成为一种新趋势?它会给市民带来哪些影响?目前又存在哪些问题?记者昨日采访了主管部门和业内人士。

【趋势】

传统租车企业 也考虑分时出租

受到网约车特别是顺风车的影响,汽车租赁行业受到不小的冲击。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厦门就有10多家汽车租赁企业主动注销。目前,厦门的租赁车辆有5000多辆,企业有49家。

据了解,“一度用车”、“潮人租车”均有近2000名用户。“GOFUN出行”的用户还更多。2017年,“GOFUN”将在厦门再投入800-1000辆新能源电动车,网点拓展到120个。而“潮人租车”明年将在厦门投入3000辆,网点还将布局全省。

这样的体量和布局对厦门的传统汽车租赁市场无疑是一种冲击。目前,“一度用车”和“潮人租车”都已开通异地还车业务,“GOFUN”也将于本周开通。随着网点的普及,分时租车将像公共自行车一样便捷。

天下行租车经营总监林继志认为,分时租赁对短时间需要用车的人群有较大的帮助,按小时计费,可以节省成本,提高车辆利用率;加上使用的是新能源车,对环境也是利好。但考虑到网点、充电、取还车等问题,其大规模发展还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林继志说,这种“互联网+”的方式是汽车租赁行业未来的趋势,不少传统租车企业也在考虑分时段出租。此外,随着网约车新政的落地,分时租赁将成为共享经济领域又一个风口。

【瓶颈】

受基础设施和信用体系制约

体验时,记者发现网点分布不够多,没有专属的停车位,大大影响用户使用感受。

“GOFUN”目前借助的大多是国贸、建发等物业的停车场,没有专属的停车位。记者近日驾驶“GOFUN”在SM城市广场、牛庄等网点,花了不少时间才找到停车位。

就目前厦门岛内停车位紧缺的情况,林继志认为,分时租赁网点铺设暂时难以展开。不能做到门前取车,将影响其使用方便性,从而难以成为普遍的出行方式。另外,厦门的充电桩还不够多,分时租赁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仍是一个瓶颈。

虽然“潮人租车”有专属停车位,但厦门潮人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端祥直言,因为用地问题,集车、桩、位于一体的分时租赁方式仍未真正展开。“如果每辆车每天使用频率达到3.5次以上,就能实现收支平衡。可是,因为部分网点停车费太高,所以目前还未盈利。”

林继志还说,分时租赁全程自助,又没有收取押金,必定会有部分客户随意开车,违章、车损没人处理等问题也将随之而来。全国不少分时租赁公司都遭遇用户信用的严峻问题,有时甚至出现因客户违章不处理而影响车辆年检的问题。

【律师说法】

全程自助无监控易产生纠纷

记者在体验过程中发现,分时租车全程自助,不像传统租赁行,有工作人员线下核实用户资料,而且车上未设置行车记录仪、监控等设备。平台对用户的管理,只能靠平台上传的身份证和驾驶证。因此,不排除有人钻空子,冒用他人证件。

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王世明律师表示,分时租车模式,从法律角度而言,其法律关系仍然是租赁关系。在这种新运营模式下,用户检查车辆、取车、驾驶、还车等行为均是自行完成,没有任何监督或监控措施。一旦发生纠纷,用户想证明自己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存在较大的困难。

【部门回应】

租赁车辆应取得租赁许可

那么,对分时租车企业的监管又是如何呢?

记者在“GOFUN”车辆上没有发现租赁汽车证,仅有行驶证复印件。而行驶证上注明为非营运车辆。

在“一度用车”车辆上,记者同样没看到汽车租赁证,只看到行驶证原件及复印件,上面也注明为非营运车辆。虽然车辆提供方——厦门潮人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取得了租赁许可,但据了解,租赁证是要求随车携带备查的。

厦门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表示,租赁车辆如果未取得租赁许可就从事经营,可能涉嫌无证经营。一旦查实,他们将对相关车辆和企业做出处罚。按《福建省道路运输条例》第70条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汽车租赁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业,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