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本网原创> 正文

厦门市思明区: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2016-12-21 16:29:30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 卢超颖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发展绿色经济: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对矛盾体,相反,两者也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思明区以不到厦门全市5%的土地创造全市近30%的生产总值和20%的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至84%。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思明区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逐步成了发展的方向。

在招商中,思明区变招商为“选”商,坚决将用地多、污染高、低水平的项目过滤在“绿色门槛”之外。思明区编制“高、新、特” (高端、新兴、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制定了推进软件业、电子商务、旅游、健康、时尚等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项目发展的新政,增大财政专项资金额度,激励现代服务业生态项目的发展。努力构建“1+6”现代产业体系,以节能、减排、低碳为发展方向,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限制高消耗、高污染行业,发展低消耗、高效益的高新技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培育发展新一代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技术产业。制定鼓励政策,支持节能与新能源LED绿色照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大力开发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

随着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思明将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区。

尽管不是“黄金周”,如今,走进曾厝垵,依旧人流如织,一家家创意小店生意红火,许多店才中午就卖到断货。从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蜕变为网络热议的“中国最文艺渔村”,曾厝垵的华丽转身,可谓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生动案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开展以来,曾厝垵社区立足曾厝垵文创村的特质,顺势引导,推进文创村村容村貌有机更新,没有大拆大建,没有巨额投资,通过商家自身的文艺化更新,通过政府以奖代补的鼓励,让原本破旧、脏乱的城中村转型升级,现已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房前屋后美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提升的文艺村。

生态的优美、独特的魅力,给曾厝垵文创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游客川流不息地进入曾厝垵,村民的收入比三年前翻了近10倍,原来农耕渔牧的小农经济已逐渐发展成现在以文创产业为特色的商品经济,并且推动了环岛路旅游休闲经济产业带的加速形成。

培育生态文化: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生态成果

生态环境的保护,离不开民众的参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培育。

自今年3月16日起,有着9栋居民楼的思明区海龙小区响应“善心善行365”活动的号召,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每天7:30-8:30,19:30-20:30这两个时段,居民统一到小区门口将生活垃圾包投放到保洁车内,小区内不再设置垃圾桶。截至目前,343户居民中,超过98%的居民已做到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不落地,群众是主角。在海龙小区开展的“善心善行365——垃圾不落地”活动中,居民自治小组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尽可能地发动中坚力量、公益力量和民间力量,鼓励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小组来主动承担责任,并招募大量文明使者和文明督导员。

“垃圾不落地行动邀您参与,发现旅游行为美与丑,拍照发微信公众平台,文创礼品相送。”在曾厝垵文创村,由曾厝垵文创会、曾厝垵业主协会和思明区义工协会发起的“垃圾不落地”活动也开展得风生水起,每个走进曾厝垵的游客和市民不仅收到这样一条提醒短信,还会收到义工们送上的垃圾袋和传单。

小学苑社区,原是个无名无姓、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在“党员和事佬”的牵头发动下,居民们自发成立了居民自治议事委员会,大家一起找不足、出点子、修花园、管小区,展现出旧楼变新居、破路变平路、事务有人管、休闲有处去的“大改变”。为了打造生态文明社会美,思明区推行社区减负放权、“以奖代补”激励制度,29个“房前屋后”美化项目顺利开展。

通过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居民的幸福感也不断得到提升。

思明区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机制作用,保障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并以公共参与规范、完善、推进政府环保工作。思明区还利用多途径和形式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形成多层面的生态文明教育格局,进而深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