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春草夫妇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晓波)作为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碰撞的桥头堡之一,鼓浪屿得风气之先,不仅在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上成果丰硕,社会活动也多创先河。
鼓浪屿是近代中国最早开展婢女救拔运动的地区。1930年,中国第一个婢女救拔团暨收容院(Kulangsu Slave Refuge)在鼓浪屿挂牌成立。近300位遭受虐待的穷苦婢女在这里得到庇护,救拔团还向她们提供收容和教育。
救拔团的首倡者及主要筹办人,正是鼓浪屿人许春草(1874年-1960年)。这是一位豪气干云、快意恩仇的伟丈夫,一生有过许多身份——底层起家的建筑大亨、参与辛亥厦门光复的中国同盟会会员、虔诚的信徒以及致力于推动社会前进的活动家。
底层起家 被公推为厦门建筑公会会长
许春草祖籍安溪,出生于厦门。幼年时由于家道艰辛,9岁开始在鞋铺当学徒,12岁改行泥水工人,从此开始他的建筑生涯。许春草由小工升大工,升师傅,到中年他已成为厦门建筑业的佼佼者。身份虽然变了,但他的草根性并没有变,他和一百多名建筑工人结为兄弟。1918年,厦门建筑公会在鼓浪屿龙头路挂牌,大家公推许春草为会长。1925年,厦门建筑公会已经有九个区分会,会员8000多人。公会的会训就是许春草一贯的理念:“有公愤而无私仇”。厦门建筑公会会员亲如兄弟,同心协力为人们打抱不平,为社会做事,不计较个人恩仇,成为厦门最大的民众团体和厦门群众爱国运动的主要力量。
参与革命 亲率革命部队进攻“提督衙门”
1907年,许春草经后来同样居住在鼓浪屿的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及其岳父、孙中山好友黄乃裳引荐,成为厦门同盟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并在实际上主持同盟会在闽南一带的事务。辛亥革命爆发后,许春草亲率革命部队,进攻清政府的厦门“提督衙门”,攻占清政府在厦门的权力中心。与此同时,他和孙中山的友谊也日益加深。后来广州发生政变,孙中山在避难的军舰上亲笔写下委任状,委任许春草为福建讨贼军总指挥。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许春草便不再从事实际的政治活动。他回到建筑本行,成立了春草建筑公司,在鼓浪屿及厦门岛留下了许多建筑,并在鼓浪屿笔架山上亲自设计建造了“春草堂”。
庇护婢女 不惧警备司令副官派兵抢人
1930年,婢女救拔团成立。由于能蓄养婢女的家庭都非富即贵,救拔团在婢女投靠后还会把来历登报公示,这对于当时的社会上层人士来说,无疑比损失钱财更难接受。因此,救拔团刚刚成立三星期,麻烦就找上门来了——当时,“厦门海军警备司令部”副官的婢女逃来寻求庇护,许春草照章收容,第二天报纸一出,引起全城轰动。这名副官是时任警备司令的外甥,数次交涉无果后,直接要派陆战军队来抢人。许春草召集数百名工人手持棍棒保卫救拔团。副官只得灰头土脸地通过会审公堂照会许春草,并威胁如不交还婢女,休想再踏足厦门岛一步。许春草听后哈哈一笑,仍是照常往来厦鼓之间。
【点读】
“宣明会”起源地
鼓浪屿是全球性慈善组织“宣明会”的起源地。1947年,卜皮尔博士(Dr.RobertPierce)到鼓浪屿拜访同事,一起遗弃女婴事件唤起他的同情心,此后他兑现承诺,汇款到鼓浪屿资助该女婴,并于1950年成立宣明会,致力于救助全球贫困地区的儿童及家庭。如今,宣明会已经成为国际性救援和发展机构,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开展工作。卜皮尔去世后,他的女儿继承了他的事业。
鼓浪屿牧师建立“天足会”
1874年,长居鼓浪屿的伦敦差会牧师麦高温(John MacGowan,1835年-1922年)发起抵制妇女缠足陋习的运动,组织“天足会”,活动得到全国各地积极响应,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
林祖密借奔丧之机举家迁回鼓浪屿
林祖密(1878-1925),台湾著名革命烈士。童年随父林朝栋于军旅生活。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当时林朝栋率部守台中,愤而举家内渡。不久,林祖密奉父命回台管理家产。1904年,林朝栋逝世,林祖密乘奔丧之机,全家迁回鼓浪屿。
1912年,林祖密前往鼓浪屿的日本领事馆办理注销日本籍民手续,同时呈请北京国民政府内务部准予恢复中国国籍。1913年11月18日,他获内务部发给的“许字第一号”复籍执照,成为当时第一位恢复中国国籍的台湾同胞。
林祖密长时间追随孙中山革命,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担任闽南军司令和大本营参议兼侍从武官。1925年不幸被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4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