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姓名:沈忠民 年龄:50岁 党龄:32年 职务: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绿化监管科科员 东南网11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钱玲玲 通讯员 李心/文常海军/图)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每当听到市民对我所管理的绿化景观表示赞叹时,我觉得所有骄阳下的汗流浃背,风里来雨里去,超长时间工作,辛苦付出,一切都值得了。 说起厦门,很多人都会说“美”。除了碧海蓝天的自然美景,让大家赞不绝口的还有城市绿化景观。 坐着动车进入厦门,厦门北站是游客看到的厦门迎宾“脸”。曾几何时,北站周边还是一片荒芜,但在通车之后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这里变成了绿草茵茵、繁花似锦。 很多人竖起了大拇指。大家都说,这就是“厦门速度”。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老绿化人沈忠民和他的团队。 一年时间 厦门北站旧貌换新颜 2010年4月,厦门北站建成投用。为了让游客看到厦门最美的迎宾“脸”,做好绿化管理迫在眉睫。 然而,当时的北站,不仅绿地面积少,人手还严重不足,工作条件很差。沈忠民第一次去看,心都凉了:“几乎是完全荒废,一小块地上长着十几种杂草,高的高,矮的矮,还有不少已经死了,不成样子。” 能不能做好,大家心里也没底。沈忠民没有退缩,2011年,他从岛内带了一个临时工,卷起裤管就干了起来。没有工人,他们把当地的失地农民招来,手把手教他们挖土、施肥、浇水、除草;没有驾驶员,沈忠民自己跳上去开卡车。 面对一片荒芜,他想了很多办法:“条件相对好的地块,我大量栽种开花乔灌木,从高中低三个层次进行彩化;边边角角的小地块,就做成小景观;高架桥生硬的水泥柱,用爬藤植物装扮起来,形成‘碧玉妆成一柱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之美;各种围墙,用炮仗花等植物装饰,就像戴上了漂亮的花冠……” 一年过去,北站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步一景,改造得像公园一样美丽,完全变了模样。这一年,沈忠民几乎没有休过一天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为厦门的第一张“脸”整了容。 一颗恒心 从门外汉变成了专家 沈忠民今年50岁,已经在厦门的绿化管理岗位上辛勤耕耘了13年,是人人称赞的专家。然而,时钟拨回2003年,刚从部队转业到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沈忠民却完全是个门外汉。“刚开始,我想得很简单,不就是种种花种种草吗?去了一线才发现,原来我连植物都不认识几种,别人能认出来的虫子,在我眼里却是一片茫然。”沈忠民一下子感到压力很大。“当时我想,我只要沉下去,什么都能钻进去。”于是,他每天都到一线去,翻地、挖穴、施肥、浇水、除草,一点一点向工人请教;他又从老同志那里借来专业书籍,一边学,一边做笔记。“我脸皮厚,有不懂的就问,不怕不好意思。”沈忠民朴实地说。半年下来,他笔记就做了六七本,不仅掌握了基本功,甚至还能指出工人操作不当的地方了。 2010年,在厦门市第十五届职工技术比赛中,沈忠民拿下了园林花卉项目第一名,还获得了厦门市“技术能手”的称号。十三年的不断探索与积淀,沈忠民从一个绿化行业的“门外汉”蜕变成了业务带头人。 一场台风 他带人救下几百棵树 今年9月15日凌晨,强台风“莫兰蒂”正面袭击厦门。听着窗外呼呼响的风声,沈忠民一夜无眠。 早上5点,沈忠民就起床了。他出门一看,到处都是倒下的大树,满目疮痍。他心里难受极了,赶紧走路赶到单位。 6点多,沈忠民接到上级通知,有武警官兵正在抢通莲前东西路。这是厦门的交通大动脉,由于树木倒伏,双向交通受阻。车子开不了,沈忠民又步行十几公里赶过去,并紧急调拨油锯、手锯,现场指导官兵们救援抢险。 “那么多树,如果没处理好就都死了,既要迅速恢复交通,又要尽可能把树救下来,当时就是跟时间赛跑。”沈忠民说。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沈忠民和他的团队不分昼夜,参与清障抢险、抢救树木。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在湖滨东路、湖滨中路、湖滨西路、白鹭洲路、厦禾路、云顶路、吕岭路、金尚路、厦门北站等路段抢救了几百棵树,给了这些树木重生的机会,也为厦门省下了不少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