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后坑的垃圾分类处理厂每天能分类处理640吨生活垃圾。(本报记者殷磊摄) 厦门日报讯(本报记者吴海奎通讯员李文林)开展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加强厦门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管理,昨日,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意味着厦门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又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目的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管理 据介绍,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隶属于市市政园林局,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机制。 昨日上午的揭牌仪式,十分简短朴素。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黄志华说,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如何科学有效处置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开展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是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助力厦门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必由之路。今年4月,市政府通过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和《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厦门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组建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目的就是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管理,确保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健康、有序、持续、深入开展。 职能发挥总体协调规划督导职能 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成立以后,将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中,发挥总体协调、规划、督导职能。 垃圾分类工作,宣传是重点。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将从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社会职责、公民意识等多方面入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全方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垃圾分类实践进程,宣传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目前,55000册《厦门市垃圾分类宣导手册》已完成设计印刷,将免费发放给市民。 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还将加强分类减量工作指导和考核,制定垃圾分类工作进度表,按照垃圾分类方案总体要求,细化各项工作的推进步伐,随时掌握各区环卫部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将组织专项调研,分析解决垃圾分类推动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线路已规划17条垃圾直运线路 垃圾直运线路建设也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一环。目前,各区已规划直运线路17条(思明3条、湖里8条、集美2条、海沧2条、同安1条、翔安1条)。其中,集美区已率先推出集美大学直运线路。市市容环卫管理处也在规划建设垃圾直运模式管理App。 垃圾分类不仅要在源头(家庭、单位)实现垃圾的分类投放,还要在垃圾的收集、转运以及处置阶段实现全程分类。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结合国内外经验,根据厦门生活垃圾容重,拟定了厦门垃圾桶的使用标准。在垃圾转运方面,厦门拟定了环卫专业车辆选型定型参考标准,从技术规范上限定了厦门环卫专业车辆的选型范围。在末端分类处理方面,厦门目前已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厨余垃圾发电厂等,正在建设有害垃圾处理厂。 此外,大件垃圾处理厂的建设也有了新进展。湖里区已落实了建设大件垃圾处理厂的用地和资金,现已进入招标程序;集美区也已落实用地,规划设计了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处理基地。“处置的硬件设施跟上来了,才能让这些垃圾去该去的地方。”相关负责人说。
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不仅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还配备了专门运送厨余垃圾的电动车。
(本报记者殷磊摄)
【相关】 垃圾分类试点 拟增多个小区 目前,厦门已在思明区鼓浪屿、瑞景公园小区,湖里区欣悦园小区、康乐小区二期,集美区滨水小区一二期、诚毅学院、集美第二医院,海沧区天湖城小区等小区、学校、医院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在原有的试点基础上,拟增加集美区国建东海岸二期、海凤社区,翔安区万科金色悦城、美地雅登等作为试点小区,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市范围推广。 【小贴士】 垃圾如何分类? ●可回收物 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织物和瓶罐等,应放在蓝色的垃圾桶内。 ●厨余垃圾 指居民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主要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应放在绿色的垃圾桶内。 ●有害垃圾 指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主要包括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电池、灯管、日用化学品等,应放在红色的垃圾桶内。 ●其他垃圾 指除去以上三种垃圾外的其他所有垃圾,主要包括受污染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以及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等,应放在橘黄色的垃圾桶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