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 (文/图 本报记者王玉婷 实习生李晓燕 通讯员 李芳珺杨妹英)在这部以“制毒、贩毒”为主线的大戏中,男主角刚满20岁;女主角年轻漂亮,每晚混在娱乐场所,用“美人计”寻找买家;男二号是男主角的表哥,表面上是个专车司机,私下里却偷偷运送毒品;男三号勤快能干,既当司机又张罗着购买制毒原料。交易时,不见面,不打电话,全用微信联系,“你要的货我藏在这个烟盒里,速来取。”拍照、定位、转账,一系列交易就这样完成。但没干多久,这个制贩毒小团伙就被江头派出所民警一锅端。 昨日,江头派出所对外公布了这起案件。 【蹊跷】 一辆白色小车 常载两个男子 10月初,民警接到举报:江头一带有个小团伙,正悄悄从事着贩卖K粉、冰毒的勾当。 通过初期摸底排查,一辆可疑的白色小车进入民警视野。表面上,这是一辆用来跑专车的普通小车,实际上,这部车上经常载着两个二三十岁的男子,偷偷运送毒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跟踪,民警终于在岛外某小区,发现了这个制贩毒团伙的暂住点。 13日晚7点,队长郑子锐带着队员来到该小区,只见白色小车停在楼下,楼上的房间亮着灯。是时候了!民警上楼敲门,准备对该团伙发起冲击,“楼下那辆白车是你家的吗?堵路了,挪下车。” 几秒钟后,门开了。 【抓捕】 餐桌摆满瓶罐仪器 桌下藏着4脸盆黑水 冲进去后,一股刺激性气味灌满民警鼻孔。在这间100多平方米的3室1厅内,民警一下摸到气味的来源地——厨房。跑过去一看,餐桌上摆满各种瓶罐仪器:活性炭、无水乙醇、漏斗、温度计……“你们这是在干嘛?”“没干嘛,随便玩玩。” 随便玩玩?民警用手机一查,这些竟是制作K粉的原材料。一低头,民警发现了藏在桌下的4脸盆黑水,用试纸一测,氯胺酮呈阳性——这几盆散发着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正是K粉的液体原料半成品。凑近一看,盆中的液体已有一些小结晶。 紧接着,民警从屋中搜出K粉39.4克、冰毒2.08克、疑似K粉粉末2.21公斤,这4脸盆K粉液体原料半成品一称,也足有8公斤,还当场缴获温度计、过滤漏斗、电磁炉、活性炭、无水乙醇等制毒工具。 看着毒品被陆续搜出,屋中一直狡辩的嫌疑人张某、周某、张某诚终于不再挣扎,与此同时,外出归来的伍某生也被蹲守在楼下的民警抓了个正着。目前,4名贩毒、制毒嫌疑人已被依法刑拘,案件仍在进一步深挖中。 【揭秘】 卖家藏好毒 买家自己提货 每天夜里,周某就混迹于各大娱乐场所,四处寻找买家;老乡张某诚四处奔波,负责购买原料仪器;除此之外,张某诚还兼任司机,和伍某生一起出门送货;伍某生倒乐得清闲,平时开着自己的白色小车跑跑专车,“生意”一来,就叫上司机张某诚一起去送货;而张某作为整个团队的“总导演”,整日宅在家中,“苦心”钻研制毒的同时,指挥着大局。 贩毒时,几个年轻人也找到一条隐蔽之路,由于一般的买家都是长期打交道的“圈内人”,每次交易的数量也不大,几人就放心地把所有交易流程全部转移到微信上进行。 张某诚开车到某处后,伍某生下车将毒品藏好,再通过拍照、定位发给买家,“货藏到这边第三个垃圾桶了。”藏货点也是精心策划过的,有时是路边垃圾桶下,有时塞进鞋子“晒”在阳台边,数量更少时,甚至直接卷在烟里丢进废弃的烟盒……买家拿到货,再微信转账付款。自以为整个人货分离的过程做得滴水不漏,没想到还是很快就被民警一锅端了。 【案件幕后】 台湾男子阿刚 手把手教制毒 这个4人小团伙怎么也想不到,学制毒不满两个月,才刚刚上手,况且整个制毒、贩毒策划周密,怎么一下就被端了? 经审讯,20岁的张某是福建宁化人,女朋友周某来自贵州遵义,今年也才24岁。伍某生是张某的表哥,张某诚则是张某的老乡。去年来厦后,除了周某外,其余几人都染上了毒瘾。 今年8月某天晚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某在娱乐场所里认识了台湾男子阿刚,越聊越投机,阿刚神秘地告诉周某:“我会制毒,广东、福建这一带我可是第一人。”这一说,周某发现了“商机”,反正家里窝着几个吸毒的,要是能自己制作,岂不完美。 用了几次“美人计”后,阿刚果然乖乖交出了制毒“秘籍”。从8月开始,几人买来各种原料仪器,开始不断尝试摸索。 按照阿刚的“秘籍”加微信语音“授课”,几人还真把K粉捣鼓出来了。从此,这个团伙开始了制毒、贩毒“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