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10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 尚昊 乔本孝 颜之宏) 秋日的厦门,鹭江海浪依旧,鼓浪屿人来人往,这个城市在按照它平日既定的节奏运转着。 不过,不少厦门人却发现,自己的社交网络已被一则消息“刷屏”——“中国将于2017年接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并于明年9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当不少人还对北京APEC蓝和杭州G20绿印象深刻的时候,随着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这一中国主场外交活动举办地的确定,厦门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海滨的城市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早晨打开手机,看到这则消息,第一反应是惊讶,继而是激动。惊讶是因为没有想到居然是厦门,激动是因为自己的家乡要举办这么重大的国际性会议。”厦门市民张艳婵回忆说。 “出人意料,情理之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花落”厦门之后,厦门市文史学者、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一万这样说道。 厦门最亮丽的名片是它的风景。海的纯蓝是厦门永不褪色的基调,在这个有着“东方夏威夷”之称的南方岛屿,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人们可以与绿树鲜花呼吸与共,2015年,厦门的空气质量在中国各个城市中排名第二。这里有体现着万国缤纷多样情调的鼓浪屿,有被称为“中国最美大学”的厦门大学,有海浪和潮汐铺开的白色沙滩,有让人恍如闯进巨大海边花园的环岛路。 厦门的美,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美:宋代大儒朱熹在此建立经史阁,留下一处处墨宝遗迹;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操练水师,从这里出发,收复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多年的台湾;华侨领袖陈嘉庚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现代大学;当代诗人舒婷在这里悠然行走,浪漫赋诗…… 回顾厦门在中外交流史中的特殊地位,一则则往事穿越时光的缝隙,历历可见。 从宋代起,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厦门地区就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早在16世纪,欧洲商人最先来到厦门,厦门逐渐成为当时中国出口茶叶的主要港口,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44年在厦门设立办事处,以购买厦门茶叶经印度转运到欧洲。 厦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中西文化在此碰撞交流。“厦门献给英文的两个词,就足以使这个地方流芳百世,其中一个词就是‘茶’。”19世纪在厦门传教的美国牧师毕腓力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 “英国社会刚开始是以Cha来称呼茶,自从由厦门出口茶叶后,即依厦门方言的语音称茶为Tea,这成为明末清初厦门和英国之间进行茶叶贸易的最好见证。”彭一万说。 不过,这远非厦门对外交流的全部。 1980年,厦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用于吸引外资,这座城市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通、携手发展的一个窗口。 进入新的时期,在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开放的厦门正将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 “厦门将打造‘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表示。 如今的厦门已被中国政府确立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支点城市,此外,一条纵贯亚欧大陆的中欧厦门班列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延伸至欧洲东大门波兰罗兹,“海丝”和“陆丝”在这里相遇交融。 “提升与沿线国家、地区各领域的务实合作水平,建设‘一带一路’无缝对接的海陆空交通枢纽。发挥华人华侨的传统优势,深入开展与‘海丝’沿线的文化交流活动。”裴金佳表示。 对于厦门而言,它正静待着明年的那场约会,希望以“金砖”扣响世界舞台之门。 “希望厦门能够通过这个峰会向世界展示自己,也相信通过会议的召开,厦门的基础设施能够更加齐全,城市规划更加有条理,同时保留最具厦门特色的文化元素。”张艳婵说,“G20让世界看到了杭州的美,也期待金砖国家峰会能让厦门焕发新的光彩。” |
相关阅读:
- [ 10-18]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明年在厦举行 解读发展契机
- [ 10-18]携手规划金砖国家发展新蓝图——记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
- [ 10-18]周边外交再续航 金砖合作启新篇
- [ 10-18]为全球治理贡献更大“金砖”力量——解读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上的讲话
- [ 10-18]为金砖国家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 [ 10-18]明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会晤 让世界倾听厦门声音
- [ 10-18]金砖合作机制建设正当其时
- [ 10-18]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明年在厦举行 解读发展契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