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研究生参观企业。 厦门晚报讯(文/图 唐文其 孙晓玲)入学一年后,厦门理工学院2012级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魏海虎就进入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公司实习,在一年时间内,他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具体项目,并成为项目组骨干。虽然毕业后选择了别的公司,但他觉得,这段经历让他更早地接触到企业实际问题,成长得更快。 在厦门理工学院,很多研究生毕业前就被企业“订”走了。数据显示:厦门理工学院首届研究生就业率100%,90%以上进入对口企业,还有多人考入985高校攻读博士。 企业全程参与,校企双赢学生受益 作为一所2011年才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的“年轻”高校,厦门理工学院目前有车辆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招研究生,在校研究生200余人。从一开始,企业就全面参与到研究生的培养中来:校企“联姻”,双方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标准、联合选派导师、联合实施培养计划、联合推动就业创业。 2012年4月,学校成立首届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聘请24名校内外专家担任委员。在招生复试环节,学校还引入企业评审人员,评审组成员中,企业人员占一半。部分新生在面试现场就与相关企业达成实习意向。 截至目前,学校和企业已共建了79家联合培养基地,包括福建汽车工业集团、金龙客车集团(大、小金龙)、ABB、施耐德等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聘任企业导师12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或技术经理等达到70%。 校企的这种“无缝对接”结出了硕果,培育出一批不光懂理论,还拥有一技之长,“接地气”、“能创新”的青年才俊。 2013级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刘艳在厦门ABB公司实习期间,参与了“智能断路器”的研发,在第二届“ABB电力世界”大会上,她作为高校的唯一代表发表全英文演讲。刘艳说,在ABB的那段实习,锻炼了她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已经到中南大学攻读车辆工程博士的谢鹏鹏对研究生期间的“双导师”印象深刻。他说,校内导师对学术、工程和科研的严谨、严格、专注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了他的学术研究态度,而企业导师给予他无微不至的指导,提高了他的工程设计能力。 学校全心投入,以生为本以质为先 因为把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首位,理工学院的导师不好当,学生也没那么容易毕业。 对校内导师,除了职称上的硬指标外,还要求科研经费达到一定金额,具有相应企业经历和实践能力者优先。对企业导师,要求具有项目开发经历的高级工程师、企业技术总工或者总经理,有丰富的研发经验。而且,导师还不是终身制,一任只有三年,如果出现培养质量问题就不再续聘。 学生的学位论文必须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产品研发、工程设计、调研报告、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等,但是毕业论文必须通过预答辩、查重、外审等重重关卡,尤其是外审采用“全盲审”模式,每篇论文要送三位校外专家评阅,其中至少一位是企业专家,只要有一位专家否定,毕业就悬了。 此外,理工学院还设立了研究生创新项目,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首批就评选了20项,每项资助金额5000-10000元。 |
相关阅读:
- [ 07-20]邦帮堂寇权:“联姻”银行将成P2P平台标配
- [ 06-30]两大榕企与洋巨头联姻 今年四家榕企进软件百强
- [ 08-27]福州闽侯这两家族百年前打了一架 至今鲜有通婚
- [ 12-20]校企联姻建成果转化平台 食品科学楼春节后动工
- [ 12-06] 浙江:江海研究“联姻”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 [ 10-19]物流与出版“联姻” “物流之都”临沂大“变身”
- [ 07-14]舞剧《文成公主》:爱的力量(图)
- [ 05-11]施瓦辛格与妻子宣布分手 硬汉准备重返好莱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