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三臭”村变身“三美”村。 【核心提示】 一个曾经臭气弥漫的村庄,将传统乡规民约和现代治理体系相结合,开展社区治理创新的探索和实践,成效惊人。短短数月,“三臭”村变身“三美”村。这一以“微法典”为规范的“双向自治”社区治理模式,去年获评民政部“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深化改革看厦门”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四阶段主题采访,12日走进同安区新民镇溪林村,聚焦溪林村探索“微治理”,实现多元管理的乡村典范故事。 厦门日报讯 (文/本报记者 詹文 图/本报记者 黄嵘)溪林村。古厝绿树和蓝天争宠,林窑池的廊亭倒出绿影,文化广场上的日晷和太阳玩着光阴游戏,空气中弥漫丝丝青草香味。在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小村里,发生着从“猪粪臭、水沟臭、名声臭”的“三臭”村,变身“山美、景美、人美”的“三美”村的逆袭故事。逆袭背后,是1200多位村民的家园之爱和共同精神。 【微场景】 晒猪粪的阿婆 背起古诗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62岁的王阿婆一边背《弟子规》,一边看孙女有模有样在执笔练字。“哎,你这字歪了。”王阿婆指着桌上的《颜真卿楷书贴》对孙女说:“你看书上写得多好。”孙女不服气:“《弟子规》不是说‘话说多、不如少’吗?”王阿婆也不服气:“《弟子规》还说‘父母教、须敬听’。” 王阿婆不识字,但最近已经能背好几首诗。溪林村开了免费国学讲堂,教大家念诗写字。包括王阿婆在内,每天,几十位大妈在一起诵诗,孙女则临摹起书法。“孙女常说,奶奶你以前老让我晒猪粪,早让我练字我写得更好。”王阿婆觉得有点对不起孙女了。 也就是在两年前,只要天气好,村里大妈阿婆们都会带着娃娃出来晒猪粪。村道两边密密麻麻铺满猪粪,晒一袋能赚20元。彼时,溪林是个养猪大村,苍蝇老鼠多,满村猪粪,死猪乱扔,污水横流。 为此,老党员陈泉水曾到处写信投诉反映。时过境迁,如今,走在村头村尾,所见所闻,他会忍不住念叨:“好,真好啊!”廊亭里有人在泡茶,他上前端起一杯,眯眼深吸一口气:“真香!以前就算再香的茶也泡不出味来,空气都是臭的。” 【微对话】 “村里这些钱, 一分都不能浪费” 记者:您快70岁了,听说每天还忙不停,加入监督小组? 溪林村民陈生利: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的,拆猪圈、让土地、锄杂草,我闲着多没劲。村里搞了好多项目,工程队一开工,我们这些老头就开始上班,搬个板凳坐旁边盯着,看看有没有偷工减料。 记者:有发现什么问题吗? 陈生利:有啊。一个挖掘机师傅开出的发票每小时180元,被我们发现了,之前协议可是说好150元的,我们马上给出警告,还重重罚他款了。村里这些钱,一分都不能浪费。规划设计、方案实施、价格审核,我们都要一项项检查验收的。 记者:这么短时间村里就变美了,感觉如何? 陈生利:大家都高兴啊,给亲戚朋友挂电话,邀他们周末来度假,很有面子。以前没人爱来我们村。有次我去区里办事,别人问我,你多久没洗澡了,怎么臭烘烘的?我说天天洗啊,就是洗不掉那粪臭味。 【微经验】 高效闭合链涵盖各环节 溪林村从“三臭”到“三美”的蜕变,正是通过共同缔造的办法,集聚民智、凝聚民心,建立起体现群众诉求的微型自治组织,制定并贯彻获得村民广泛认可的“微法典”,形成社区治理微型“闭合自控”系统。村民可以依据个人特长、意愿、威望等,参与各种微组织。“矛盾上缴”变成“内部调适”,“几个领导拍脑袋”变成“众人拾柴火焰高”,“对着干”变成“齐心干”,“失误难改正”变成“纠偏有根据”。微组织与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相互配合,形成涵盖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环节的高效闭合链。 【微点评】 家园之爱和共同精神 1200多人的小村子,几乎人人都参与到这场“美丽溪林”建设中。有人出钱出地腾古厝,有人认领雕塑花坛管理,连小孩都不时来擦擦广场的座椅。他们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家园之爱和共同精神,让这个曾臭气弥漫的村子变成了世外桃源。 |
相关阅读:
- [ 08-18]延平区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治理
- [ 08-17]延平区举行新岭(高洲)溪、杨曾溪、西塔溪、王台溪流域第三方治理合同签订仪式
- [ 08-17]如何批驳谣言展示政府治理能力
- [ 08-17]治理房产中介乱象,就得对症下猛药
- [ 08-17]深化改革看厦门 采访团走进集美感受社区创新治理
- [ 08-17]海南3年攻坚黑臭水体治理 部分市县公示牌内容错
- [ 08-16]召开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题会议
- [ 08-16]榕“两违”治理显成效 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