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志愿服务工作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6-08-17 14:43:25卫琳 黄嵘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小精灵俱乐部里,在志愿者悉心照顾下,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核心提示】

厦门日报讯(文/本报记者 卫琳 图/本报记者 黄嵘)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金安社区引导居民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使居民走出“小家”,帮助邻里,服务社区,携手把“大家”建设得更美。今天,“深化改革看厦门”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聚焦金安社区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打造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的故事。

22300多名居民中,有2453名注册志愿者,在湖里区金安社区,不到10人中就有一人在做志愿服务。在这里,每当老人需要陪护,纠纷需要调解,环境需要维护……只要有需要的地方,总有志愿者挺身而出。居民通过自我服务,实现邻里守望,这份温暖让许多搬到金安社区的人一住下,就不想再离开。

【微场景】

社区搭平台

志愿者来出力

金安社区志愿者的身影,远在小区外面就能看见。身穿红马甲的居民志愿者在小区入口处引导着车辆,尽管车来车往,交通却有序通畅,让过往的行人多了一份心安。

金安社区搭建了许多志愿服务平台,让有能力又热心的居民都能找到服务社区、帮助邻里的位置。位于社区服务中心一楼的“金哥安妹法律驿站”是去年刚成立的,社区居民吴秀丹正在这里值班。

从法院退休后,吴秀丹当起了社区里的“义务灭火员”,邻里之间有了纠纷,她热心帮忙调解。“社区要幸福、和谐、美丽,要靠大家的共同参与。”吴秀丹说,自己刚搬来金安社区时,不认得路,是社区志愿者带着她找到想去的地方,这让她很感动。此后,她也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

在金安社区里走一圈,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小精灵俱乐部里,志愿者陈丽英照看着前来看书的孩子们;德善长廊下,志愿者周锡声领着居民排练歌曲;社区书院里,志愿者正在教小朋友练书法,教居民做丝网花……每一处场景,都其乐融融。

【微对话】

服务居民最快乐

记者:为什么会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金安社区居民陈丽英:2010年我搬到金安社区,能住上这么好的保障性住房,我很感谢政府。我们老百姓受益了,也想有所回报,为社区做点什么。社区招募志愿者认领管理小精灵俱乐部时,我报名加入,已经服务快6年了。

记者:做志愿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丽英:我们在小精灵俱乐部开展“4点钟学校”“丫丫故事会”等服务,很受家长欢迎。通过这个平台,我为社区居民和小朋友提供服务,得到他们的认可,结识了很多人,我特别开心。

记者:有这么多志愿者在服务社区,觉得社区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陈丽英:志愿者带头服务社区,不仅让社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大家的关系也变得更熟悉融洽。

【微经验】

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今年年初,在中宣部、中组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推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金安社区被表彰为全国首批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有制度、有平台、有项目带动、有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之花在这个社区处处盛开的秘诀。

金安社区将志愿服务和共同缔造行动有机结合,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认领社区服务,共同推动社区发展。社区引入社工服务机构,实施“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社工对志愿者展开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自组织能力。

社区里制定了志愿服务“八项制度”“八步流程”和专业化“七字法”,实施以精神嘉许为主、物质嘉许为辅的激励机制,规范志愿服务开展;组建了14支各有分工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以及爱心义卖坊、认领微心愿等14个志愿服务项目,并将这些信息公布在社区宣传栏、网站等处,想参加志愿服务的居民可以及时找到组织,需要帮助的居民也可以对照“菜单”直接点单。供需对接上了,服务真正让群众受益,志愿服务在金安社区因此有了“生命”,并常态化开展。

【微点评】

社区居民的文化家园

志愿服务,让群众找到了参与共同缔造的广阔平台,也让他们欣喜地看到,在自己的参与和努力下,社区环境、邻里关系有了显著改善。其实,金安故事只是厦门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目前,厦门有46万多名志愿者、3000多支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社区为主要阵地常年开展活动。全市有620个经常性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注册登记、志愿培训、需求对接等11项制度机制。可以预见,这条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将会越走越宽,而厦门,也将变得更加舒适宜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