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名著不受“待见” 孩子们说太难啃 如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读书并不难,难在书的选择上。如何选择一本好书?按理说,那些经过优胜劣汰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应该是首选,但事实并非如此,越来越多的学生把目光投向了流行阅读。 在书店里,孩子们手里捧着的书,鲜见中外名著的踪影。那么,他们究竟在读什么书?记者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看得较多的是绘本,高年级孩子则喜欢看漫画;而中学生,翻得最多的是玄幻、言情、盗墓,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青春小说。 事实上,不少学校推荐学生读一些名著等有益的书,并要求学生阅读这些书目后撰写读后感。日前,本报微信公众号“厦门招考”发布了“厦门一中、双十中学推荐的阅读书单”,其中就有《红楼梦》《论语》《乌合之众》等中外名著。 然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书单中挖到“精神食粮”和个性书单。不感兴趣、超出理解能力、读起来吃力乏味等,成为很多中小学生把暑期阅读当成一项应付任务的主要原因。即将就读高一的方同学说,父母特意在暑假里给她买了一本《红楼梦》,里面的文字的确很美,不过人物众多、关系复杂,让她读起来很吃力,“网络小说和漫画读起来轻松有趣,比名著好看多了。” 方同学的情况并非个例,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游戏、电视剧、电影等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静下心来阅读名著。 【说法】 中小学生阅读 需师长共同引导 蔡可,金安小学家校办主任,同时负责学校的阅读指导中心,在培养孩子阅读方面颇有心得。“阅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蔡可说,他们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有些特别,以阅读为例,一二年级主要以诵读为主,会要求学生下载“为你读诗”之类的APP,开学后在班级或校内广播站进行展示;针对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学校会开列书单,各班老师根据书单设定一些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式阅读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后自己提问题,问题提得越深刻,就意味着学生阅读得越细致深入,也就是所谓的深阅读。“阅读,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还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引导,一起读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朱永通则认为,很多家长和孩子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有些孩子由于学习任务较重,平时上课期间很难抽出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特别是做深度阅读。而暑假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很多学生就利用这段时间大量阅读书籍。 不过,朱永通同时指出了一个阅读误区——一些家长或老师认为,只要孩子喜欢,就让他们读,结果诸如玄幻、言情类书籍,看多了会对正在形成“三观”的孩子们产生自我暗示,扭曲他们的世界观。他说,阅读是有分年龄段和性别的,这就意味着,孩子的成长阅读不是一条水平线,可以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进行调节。“万事开头难,有些著作一开始读是有难度的,人们常说经典要用‘啃’的,所以,和有难度的文字打交道,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恰当的指导,在跨进这个门槛时,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手把手教,一旦孩子越过了这道坎,之后就会爱不释手。” 【记者手记】 缺乏经典滋养 无法有效阅读 我有一个亲戚,从小就爱看书,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杂志、报纸,无不涉猎。父母常常买书送给她,从行动上鼓励她阅读,还和她同读一本书,进行阅读交流。爱看书的优势很快就显现出来——她不偏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比同龄人的心智更加成熟。 的确,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书籍,学生们不免眼花缭乱,在选择上变得无所适从。这时候,家长、老师领进门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要逼迫,不要施压,而是引导。 对于怎样读书,读好书,易中天曾这样说过,培养读书在于童子功,兴趣比读懂重要。如今,单纯以分数决定一切的局面已逐步被打破,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扩大知识面,才能为成长助跑。 现实是,无论是人类各种专业知识的积淀,还是经典名著的滋养,都需要靠精读、苦读来完成,指望轻阅读来实现,几乎不可能。 |
相关阅读:
- [ 08-13]第十二届海图会台北开幕 两岸电子书合作成重头戏
- [ 07-24]集美孩子公益图书馆体验无人机制作 圆了航天梦
- [ 06-07]集美郎发动众筹 立志要建“最美乡村公益图书馆”
- [ 06-05]麦田的尽头由我守望 90后女生值守公益社区图书馆
- [ 06-05]两90后女生守望公益图书馆 曾是首家无人值守"鸟巢书屋"
- [ 06-01]“六一”节到厦门少图还书 逾期的图书免交滞纳金
- [ 05-10]厦门市同安区将增八个自助图书馆 本月内陆续投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