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里区委领导班子走进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重温特区建设之路。 老照片记录特区发展历程,吸引市民驻足观看。(通讯员陈瑜瑾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 郭筱淳 通讯员 杨晖)30多年前,厦门改革开放的热潮从湖里这片土地激荡开来,一群拓荒者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一条幸福大道……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特区发祥地湖里将如何诠释新时期特区精神的内涵?如何以崭新的面貌,闯出一条争当“五大发展”示范区的新路? 昨日,湖里新一届区委的第一次常委会“开进”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重温特区之路的同时,也吹响再出发号角,掀起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续写特区发祥地新辉煌。 不忘初心 用实际行动践行“闯放快带”特区精神 来到特区纪念馆的户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记录特区印记的老照片,第一次开山炮响在这里炸裂、特区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小渔村到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变身……人们跟着老照片,仿佛“穿越”到35年前的特区发祥地。紧接着,湖里区新一届区委领导认真参观特区纪念馆,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真切感受特区建设的光辉历程。 作为区委中心组“两学一做”专题学习的重要内容,湖里区特别邀请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施凤堂教授,为新一届区委领导班子上了一堂生动的“特区精神课”。短短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施凤堂紧扣特区建设之路,深入浅出、层层剖析,与湖里区委领导班子共同探讨“特区精神”。在他看来,特区精神是一股“闯”的勇气,特区建设35年取得的辉煌成就,靠的就是敢闯敢拼的精神内核;是一种“放”的魄力,特区架起了对外开放和改革开放的桥梁,为区域发展装上加速器;也是一派“快”的速度,回望湖里老工业区建设,每一个脚步都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特区速度;更是一种“带”的胸怀,过去的35年,特区发展带动区域飞速发展,不断促进对外和对台贸易往来,积极促进两岸“三通”与和平统一。“作为特区发祥地,湖里区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创新务实,用实际行动践行特区精神,实现了从一隅渔村到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转型与美丽蜕变。”施凤堂由衷地说。 |
相关阅读:
- [ 07-10]厦门市妇联机关党总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谷文昌纪念馆参观学习
- [ 05-14]白岩松下周六集美开讲 谈画家黄永玉等老一辈文化人
- [ 03-28]代客扫墓、网上祭扫问津者寥寥 新式祭扫方式仍不是主流
- [ 03-13]台各界向孙中山铜像致敬 驳斥绿营撤"国父遗像"主张
- [ 01-29]海堤纪念馆"升级"后开馆 周二到周六免费开放参观
- [ 01-28]海堤纪念馆"升级"今起对外开放 还原那段峥嵘岁月
- [ 07-08]28件抗战文物在嘉庚纪念馆展出 展览时间至8月6日
- [ 03-18]老人自费建将军纪念馆 在此可一览120位老将军风采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