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何炳进 实习生 郗锦超)本报昨日曝光明发商业广场的“芭丽”利用免费送东西做噱头,结果进店做皮肤测试要求交钱。不少读者致电本报热线也反映遭遇过类似经历,不良商家同样的手段在多年前就已经存在,本报也多次曝光过,但为何屡禁不止?记者进行了追踪关注。 本报报道也引起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关注,对方回应称,正在探讨尝试改进,寻找新的办法。 【变化】 免费陷阱“瞄向”男性 收回传单不留凭证 爱美是女生的天性,不少商家也借此布下“免费陷阱”让不少人上当,本报此前也多次曝光过。 2012年6月,市民小王和朋友在罗宾森购物广场附近体验了“绝对免费”的皮肤测试,体验后被告知要交300元,本报曝光后,有关部门介入,美容院涉嫌诈骗被勒令停业;2012年7月,洪小姐在明发一家美容店体验免费美容,被涂上美容产品后才知道清洗需要100元,有关部门介入后美容院因无照经营被停业。 近两年来,这种免费陷阱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一些相应的变化。 随着男性护肤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不良的美容院也扩大了经营目标,转而向男性出手。本报热线也接到多位男性市民讲述类似遭遇。除此之外,如今的不良美容院让消费者体验过程中,分发的传单如数收回,交钱也采取现金支付不留发票等凭据。 四年过去了,免费陷阱依然在,变的是对象和细节,但以“免费”为噱头带消费者进店,“免费体验”完后再收费——这种涉嫌欺诈消费者的手法一以贯之,并没有变化,要如何破解? 【困局】 监管部门取证难 存法律空白 在许多美容欺诈的案例中,都会发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存在取证难的问题。“接到投诉举报后,会先登记立案,然后进行调查取证,证据确凿的话确认商家的违法事实,就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称,处理消费者投诉美容欺诈的过程中,取证往往存在许多困难,一些消费者因为没有取得或者保留相关的消费凭据,最终往往只能对商家采取警告。 “芭丽”美容院6月份就已经被思明区卫生监督所发现存在无美容场所卫生许可证,并下发了暂停营业并整改的通知书。然而,在整改期间,“芭丽”美容院照常营业,甚至超过了整改的期限也依然如故。对此,卫生监督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无奈,“我们只能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罚款,但他们不关店,我们也没有强制他们关店的权力。”工作人员称,目前法律上来讲,对不良商家发了整改通知书,商家不遵守受罚款后,法律并没有进一步的相关规定。 |
相关阅读:
- [ 04-22]厦门一女士想变得更美 却“美容”成了“麻子”
- [ 04-10]台湾籍游客携美容针“闯关” 被厦门海关查获
- [ 03-11]厦门将对美容美体机构用械质量安全进行专项整治
- [ 12-04]“黑气瓶”藏身汽车美容店阁楼 现场共查扣138个
- [ 11-21]女子美容拉皮后想退针遭拒 整形机构称两项目捆绑
- [ 08-11]2015年秋季日本旅游 送给妈妈人气美容产品清单
- [ 07-15]不要再让美容整形的“常识”误导你!
- [ 05-19]伊美尔助你实现“想要美丽”的梦想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