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派”的海丝之路 以“海丝”为背景,来宾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学术研究,勾勒了早期“闽派书画”在“一带一路”上形成影响力的基本路线。 新加坡东方人文艺术馆名誉馆长谢忝宋,讲述了“南洋画风”的由来。 他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厦门闽籍画家林学大也来到了南洋,于此受到了当时在新加坡经商,集美中学的校友,陈嘉庚之子陈厥祥先生的邀请,并在华人美术研究会的支持下,于1938年筹办了“南洋美术专科学校”,并出任校长。与此同时,林学大又遇上了刘抗、陈文希、钟泗滨、陈宗瑞四位开创南洋风格的大师,其教学理念与林学大不谋而合。在合力倡导与宣扬共同理念之下,加深了南洋风格艺术对下一代的影响。 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钟正山美术馆馆长钟瑜指出,20世纪以前的马来亚没有承传的文艺,从战前的30年代,以厦门美专为蓝本的美术教育模式被林学大等人移植到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院,开创了海外版本的中国近现代西式美术教育体系。60年代,马来西亚建国,马来西亚艺术学院以南洋美专的模本,开创和建设马来亚国家美术教育的蓝图。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之际,钟正山以一校两制模式开创中国新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体制,将国际化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倒流回中国。 “纵观自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90年代的70年时间,以厦门美专为代表的早期中国西式美术教育模式外销东南亚,落地生根之后,再开花结果,与此同时又将新模式输入中国。这是一条海外华人文化一脉相承的道路,超越一个单一国家的意识,不是在一个国家美术史框架之下可以涵盖的,与此同时,也弥补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留空的海外篇章,展现了20世纪初移民画家如何在新土壤上耕耘的成果。”钟瑜如此认为。 “走出去”“请进来” “闽派”的说法,虽然在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但不可否认与“闽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把“闽派书画”发扬光大,与会者认为,在潜心绘事,自身强硬的前提下,“走出去”和“请进来”是当下“闽派”绘画的主要选择。 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认为,有关闽派,得从地域、空间界限去论述,“闽派的价值和它的意义、内涵、贡献以及它的影响不是以一个概念有没有就能代替的,是要在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别人才会认可,这样的闽派才可以站得住脚。” 梁江建议,闽派学术研究要将视角放宽,要关注民俗、民间的东西,并归结到闽派的问题里面进一步去研究。有关闽派研究开一次会议解决不了问题,而是要福建本地的艺术家,本地的机构有更多的担当。梁江设想,福师大艺术学院能不能有一个闽派艺术研究中心,搞一个研究所,出一些专题,作一些学术活动,“如果觉得人力不够可以聘请全国的专家来参加这个活动,这样学术气氛也有了,成果也有了,这样闽派的研究就会深入”。 |
相关阅读:
- [ 06-17]金厦书画家金门办联展 展出21位书画家80多幅书画
- [ 06-13]清水祖师文化书画巡展17日在厦门唐颂古玩城开展
- [ 05-29]三百书画作品讴歌祖国颂党恩 免费开放至6月12日
- [ 05-23]厦门江夏堂将举办海峡两岸名家书画展暨青少年书法赛
- [ 05-17]独臂单腿的他帮了很多人 开办书画院雇佣聋哑人
- [ 04-24]厦门职工文化体育协会添新成员 书画摄影有新天地
- [ 04-09]诗书画作品联展亮相厦门 81件作品讲述“墨韵心声”
- [ 03-23]书画联展献礼厦大95周年华诞 展览持续到本周末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