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厦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2015年4月以来,一批“海绵体”项目在试点片区快速铺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厦门还把“渗、滞、蓄、净、用、排”的建设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而增强城市宜居度和承载力,初步建立起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和指标体系,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海绵城市建设“厦门经验”。
海沧翁角路海绵城市示范路段。(记者黄晓珍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殷磊 吴海奎 通讯员薛榕)烈日高悬,海沧区新阳医院的绿化带上,今年以来收集、净化、储存下来的雨水通过喷淋系统喷出,滋润了花草树木,也给过往行人带来了一丝清凉。这正是厦门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5年4月,厦门被列入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市区两级纵向分工协作,各部门横向联动整合,厦门的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在全市域得以快速推进。
顶层设计
绘制海绵城市蓝图
厦门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在规划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着力将海绵城市六大要素融入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园林绿化、功能分区、市政和交通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中。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厦门已完成《厦门市防洪防涝规划》《厦门市水资源战略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编工作。
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为引领,厦门还着力专题编制海绵城市规划,绘制成视野宽阔、远近结合的发展蓝图。近日,由厦门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获市政府批准通过,明确了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思路。根据《专项规划》制定的目标,到2030年,厦门要在市中心城区及重点区域全面建设海绵城市工程体系项目,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能力,支撑美丽厦门建设。
全市域贯彻
推进“大海绵”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指一个个新建、改造项目,它是一种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厦门没有把海绵城市的建设局限在试点片区内,而是在国内率先贯彻全市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从试点工作实施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明确要求,今后厦门新建城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已建区域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逐步推进“区域小海绵”建设;还要通过黑臭水体治理、易涝点整治等工作,注重系统性与自然性,完善“全市大海绵”建设。
依托“区域小海绵”与“全市大海绵”的有机结合,厦门实现了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目前,已完成第一批6个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华侨大学形成以小流域为单元系统集成大海绵体系,全面实现海绵功能;同时实现了雨水全收集、污水全处理、对外零排放、中水全回用的绿色发展要求,日节水量达到1500吨。
机制创新
把试点工作引向深入
厦门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不仅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成为厦门创新机制,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生动实践。
原有的政务审批体系中,没有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面对这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创新机制,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厦门还成立了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指标审核单位。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标准出台,为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15年至2017年试点期,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资金估算为72.1亿元。巨额投资给了PPP模式展示的舞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厦门创新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机制,打造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能力。位于翔安南部新城的东山片区和位于海沧马銮湾的乐活岛,将采取PPP的模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而更为重要的是,PPP模式让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采用总承包方式承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竞争性磋商等市场机制选择最佳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对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市市政园林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PPP模式可以引入专业技术和人才,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专家点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厦门在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已走在了全国前列。特别是构建海绵城市的思路令人赞赏:厦门在全市域做顶层设计,并且把城市的总规、控规紧密地和水质的各项要求结合起来,这就相当于是国际上比较领先的水敏感型城市设计,这种做法在其他试点城市中较为鲜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