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电视看太多谎言越来越“精彩” 孩子的谎言堪比剧本

2016-05-11 09:18  吕寒伟 房舒 林彬彬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5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 房舒林彬彬)不想上学,说自己被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喂了药;怕被爸爸打,费尽心思写下四次被“抢钱”经历;500元压岁钱充Q币,谎称自己回家途中被抢劫;不想分手,说自己脑子里长个瘤……

这些谎言,都是从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来的。你可能好奇,现在的孩子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其实,谎言起于模仿,不管编得如何精彩,重要的是,孩子想表达什么。

迫害型 被三十多岁的女人喂了药

“刚在医院,有个小学女生送来急诊,今早独自上学路上被一个三十多岁女人抓住,卡住嘴巴塞了一粒药下去,不知道什么成分,头晕恶心腿发软,流冷汗,已经送去催吐,警察也到场调查。大家一定要多提醒独自上学的孩子,上学路上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和陌生人太靠近!”

前天,这条发在朋友圈的微信,配上图片,让家长心慌慌,惊动了警察。可到了傍晚5时许,警方出面辟谣,所谓“塞药”是孩子编造的谎言,目的是为了逃避上学。

据了解,这名小学女生今年9岁,在谎言被揭穿前,说以前曾被塞过一次药,这是第二次。

动作型 四次被抢情节生动

去年9月14日,金山辖区一名初中生,编了个被抢钱“大片”,情节堪比电视剧本,最后也惊动了警察。

他把四次被抢钱经过,洋洋洒洒写在一张A4纸上,细节清清楚楚,有动作,有对话,有场景描写,比如:“我骑自行车看见他了。我往另一个方向骑去。骑得太快撞到树的旁边,我摔倒在地上,那个人飞快地向我跑过来,抓着我的手,搜了我的身,他让我趴在墙上,搜到了5块。”

民警调取监控,没有找到抢钱的人,最后,这名初中生招了。原来,他迷上打游戏,花掉了早餐费和零花钱,怕说实话被父亲打,才编了“剧本”。

意外型 走进巷子遭到抢劫

“警察同志,我孩子昨天回家时被抢劫了,你们要处理啊。”今年2月,集美14岁的男孩小逊遭到“抢劫”,母亲王女士赶紧把他带到马銮湾边防派出所报警。

小逊告诉民警,2月22日,他晚上回家时,经过一条巷子,被一个陌生男子拦住,男子抢走了其身上的500元压岁钱。

不过,民警听完小逊的叙述,发现小逊神色紧张,不像是在回忆,而是在“编故事”,而且多处细节描述前后矛盾。

王女士说,儿子平时喜欢打QQ游戏。在民警和王女士的追问下,小逊终于交代,他拿压岁钱去充了Q币,由于怕母亲责备,便编造出被抢劫的故事。

韩剧型 我脑子里长了颗瘤

“我脑子里长了一颗瘤,很快就死了。”这是一名高中女学生告诉男朋友的话。

厦门心灵空间心理咨询中心曾接触过一个案例,因为感情困扰,一名高中女学生找到心理咨询师,说男朋友的家人反对他们在一起,可她不想分手。

于是,她编了个谎言,称自己脑子里有瘤,将不久于人世,博取同情,果然,男朋友没有和她分手。谎言很快被揭穿,男朋友的家长认为她不诚实,更讨厌她,最终两人还是分手了。

她反思自己,从小就喜欢说谎,谎话信手拈来,演得非常逼真,比如说自己家住别墅,家里人开豪车,偷同学的铅笔、橡皮擦也能编谎言,说谎已成了习惯。

专家

编谎来自于模仿 家长应正面教育

看完这些孩子的谎言,有人感叹,现在的孩子编故事能力越来越强,都从“肚子疼”、“头疼”上升到电视剧本。

在上述几个案例中,导报记者注意到,这些孩子的“故事架构”,主要来自于电视剧。编出“抢钱大片”的初中生解释,他是从电视剧里学的;说自己脑子长瘤的女学生,谎言脱胎于韩剧里的爱情故事。

国际资深心理咨询师林一芳分析,孩子擅长通过模仿学习,他们的谎言,有的是通过模仿大人,有的是通过模仿同学,有的则是模仿电视剧的情节。

说谎养成习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她介绍,曾有一个孩子,一遇考试便产生抵触心理,谎称肚子疼,久而久之,后来碰到考试,真的肚子疼,经过心理治疗才康复。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说谎属于不自知的行为,不必太计较,但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当第一次出现说谎时,应当进行正面的教育,正面引导。”林一芳说。

孩子说谎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做错事逃避处罚,有的是想满足自己的某种愿望,有的是想通过说谎获得认同和赞赏,有的是对父母的一种对抗,有的是不愿意做某些事情等。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发现孩子说谎,应当多听听孩子的需求,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做朋友,听听他(她)的谎言背后,是表达什么样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关注,而不是惩罚。”林一芳支招。

专家呼吁,多和孩子沟通、做朋友,采用正面引导。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