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很自觉 导报记者在地下通道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自觉地挑选、试穿,合适的才拿走。 一位从沈阳来厦门打工的大姐,看上一件外套。“我试了试,不合身就给放回去了。”大姐说,她和老公初来乍到,衣服没带够,工作也还没找着,正是拮据的时候。 在附近大排档工作的一名安徽大姐,穿上一件白色羽绒服很开心:“好事,谢谢你们!”虽然不能回家,羽绒服也旧了,但温暖了她的心。 有一名年轻的女子,拿着塑料袋装了好几件羊毛衫,发现身后有人在看她,不好意思又掏出来,自言自语:“其实也用不到这么多件……” 多余衣服先运走 郑女士是一名爱心人士,昨天上午10点多,她买了几捆衣架到现场,可没想到,衣服比她预料的还多,她又请朋友帮忙买来移动晾衣架。她担心,衣服越来越多了,地下通道的通行出问题。 就在导报记者采访时,城管执法人员几次查看,也与小陈、郑女士讨论,旧衣服一旦影响地下通道通行,就不是大家乐见的结果。 小陈和朋友们也愁,压根没想到这面墙会一夜之间变得这么火热。昨天下午,小陈紧急联系“衣公益”组织(前身是“进社区收闲置衣物”),还叫了搬家公司,先将堆在地上的衣物转移到该公益组织,暂时缓解一下燃眉之急。“那边是疏散通道,衣服太多,怕有火患。”小陈说。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有义工前往“爱心墙”昨天到场帮忙引导和疏通。截至昨晚,已有多个公益组织介入此事。 调查 爱心有多重? “我们在建立爱心衣柜点时,也碰到像‘爱心墙’一样的问题,衣满为患,有时几个小时衣柜就满了。”海峡公益服务中心在厦门有20多个衣柜点,遍布岛内外许多小区。负责人冉枝瑜说,从2011年至今,他们在厦门回收了大约100万件旧衣服,寄往贫困地区。 仅仅半年时间,光运费就几万元,冉枝瑜解释,“这对于公益组织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成本”,下一步计划把爱心衣柜改成“爱心图书馆”。 两年前,几名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在七星路设置了一个叫“小红箱”的旧衣服回收点,两年来回收了约几吨衣服,如今已上大四的他们,已从上个月暂停回收旧衣服。 也是从2011年开始,“衣公益”组织对外接收旧衣服,几年下来,回收数量达到20多吨,每年寄到贫困地区的运费等高昂,原本每年约10万元,如今约达到20万元。 |
相关阅读:
- [ 02-01]女篮明星献爱心 拥抱厦门“先心”患儿
- [ 01-08]厦门市民汇聚爱心 帮助卖水果“诚信老伯”
- [ 01-07]5.6万余件爱心衣从厦门启程 被运往对口帮扶地区
- [ 12-09]厦门:市民的哥公交司机爱心接力 将钱包送还失主
- [ 12-05]厦门思明区为岛内3703名公交司机送上爱心保温杯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