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20
讲古老人
●人物:姚景良
●事件:80岁老人一辈子执着于研究、传播闽南文化,在讲古场为大家讲古。
●推荐人:市民
●点评:什么样才叫活得有价值?像他这样。
东南网1月28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文 吴晓平/图) 他已80岁了,每天还很忙,到鹭江讲古场讲古,到处传播闽南文化。
姚景良说,“我没时间可以浪费啊,我这么大年纪了,抢救闽南文化就是和时间赛跑的事儿。”
在厦门最早最老的人文社区鹭江道,街坊们都尊称他为“姚老”,大家是真心尊重他。他曾摔伤4次,脑部和腰部都受过重伤,九死一生,曾经被医生断定为没法治了。70岁那年,他还被自行车撞成重伤,朋友一度以为他挺不过来了。结果,几个月后,他又出现在讲古场,神采奕奕地给大家讲古。他呵呵笑说,“我去阎王那里报到,可是门刚好关着,我又回来了。”
现在,他不吃补药,每天早上坚持跑10公里,身体反而越来越好。有人说,听你讲话像青年,看你体态是壮年,瞧你的脸部才是老年。
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抢救与传播闽南文化上。别人说,你都80岁了,安享晚年吧。姚景良说,“不行,一把年纪了,我最后的时间就是剩余价值,我得活得真的有价值才行。”
姚景良年轻时就开始收集闽南故事,研究闽南文化,辨析闽南方言用词用字。他收集整理了数百个闽南近现代故事,这些故事源头多,版本也多,他搜集、整合、校对、考证。一些生僻字尽量查字典核对,《辞海》《康熙字典》都搬出来。他研究的都是原汁原味的草根式内容、民间故事与俗语。研究这些东西要接地气,坐书斋里是做不出来的。退休19年,他到处“采风”,整理出乡土味很重,却很有生命力的闽南故事。
“做这些事是很辛苦,不认真不行,闽南文化中很多东西,70岁以下的人很多都不懂了,这些东西再不研究整理就没了。形成文字,有据可查。”姚景良已经出了几本书,还有十来本没出版。
他还到鹭江道赖厝埕讲故事,涉及方言问题就一点一点解析,顺带谈论许多有趣的民俗,说一些老少咸宜的故事。每次讲一个小时,他现在的积累,说上十年也说不完,每次,他都尽可能多说一些。现在,他在讲古场有了很多铁杆粉丝,让他欣喜的是,其中有不少年轻人,甚至孩子。
“做点好事可以,出风头我可不要。”姚景良喜欢平淡低调做人。他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大和小而已。“我这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谁都可以拿去传播,让更多人了解,闽南文脉不能到我们这一代就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