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5】 数据:2015成绩单 2015年,集美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4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总产值791亿元,增长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95.61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28.43亿元,分别增长12.8%和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3亿元,增长1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同期经济增速。 “十二五”回头看 过去的五年,集美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我们通过一组数据为您呈现: ●经济实力更雄厚:过去5年,集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人均突破1.1万美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3亿元,超出规划目标213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7%;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 ●三产占比明显增加:五年间,三次产业结构从0.79:61.22:37.99调整为0.46:51.19:48.35,产业生态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业集聚发展初见规模。 ●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十二五”末,集美的城市建成区达78平方公里,“一心四片”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集美新城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成为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样板。 ●公共投入“占大头”:五年间,全区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保持在75%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3万人次;新改扩建中小学34所,新增学位35300个。 产业转型 城市转型 社会转型 三大转型 加快推进 回望2015年,集美区收获满满,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在各项经济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的增速等项位居全市第一。 过去的一年,是集美全面实施“美丽厦门人文集美”发展战略的一年,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加快推进。 产业转型:“制造”变“智造” 2015年,无论是 “集美版”《中国制造2025》相关行动计划的出台,还是ABB与路达、思尔特在集美成立的“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都显示出集美大力度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 “制造”转向“智造”,创新是关键。2015年,集美区出台了工业促转型稳增长等40多项政策措施;区级科技创新与研发经费投入1080万元,引导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12亿元,支持12家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53亿元;深化与台湾生产力中心合作,15家企业完成全面诊断,14家进入深度辅导,助力企业导入精益生产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65.3%,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还成为省内唯一的“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随着软件园三期等大型园区的成长,集美的三产发展势头迅猛,新兴产业成为增长主动力。在软件园三期起步区,已有138家企业入驻,营业收入突破了20亿元;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北站营运中心入驻办公企业318家。随着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景区等项目的开业,集美打造的“城市演艺中心”初步成型。 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拉动集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随着一品威客“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微软手机游戏创新中心等项目的正式落地,去年,集美共引进了14家众创空间,其中7家投入运营。其中,微软全球手机游戏创新中心首期吸引40个团队进驻,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就已成功孵化24家企业,形成“裂变式”的聚集效应。去年,集美区率先全市设立了区级产业引导基金,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构建多元融资机制;出台推进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并精心打造专门为人才、创业者准备的公寓1033套。 城市转型:人文魅力彰显 每当夜幕降临,杏林湾路两旁高大的建筑群迅速披上璀璨“晚装”,令人目眩神迷。经过多年建设,集美新城已长出“骨架”,“血肉”也日益丰满,从城市框架搭建进入到产城融合、建管并重的发展新阶段。 去年,是集美新城大事、喜事频频的一年,这个崭新城市中心,通过全国青运会、草莓音乐节、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大型活动迅速为人所知,独创的“集美手势”一度刷爆朋友圈,成为创新城市营销、塑造城市品牌的范例。 去年,集美新城的“硬件配备”也加快升级,5条主干道完成立体绿化,加上夜景工程的全线投用,让集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独特的风景。杏林湾畔,新建的环湾绿道已经可以骑车,公交线也不断完善,去年新城新增公交首末站3座、BRT公交场站2个,开通、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新增公交车辆60辆,新建公交候车亭40座,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 去年以来,集美集中开展后溪、瑶山溪、深青溪等三大流域整治,实施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和九天湖综合整治工程,将杏林湾沿岸50多个雨污水排放口全部“截流”,净化了水体环境,城市的宜居环境不断提升。集美还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进行截流处理,并在全市率先建设截污工程智能化监控系统,探索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创新。 社会转型:强化民生保障 去年,集美区共投入42.72亿元用于民生,按计划完成健康小屋工程、特教关爱工程等“十大民生工程”;新改扩建中小学4所,新建幼儿园3所,开办了集美特殊教育学校,启动新城综合性三甲医院前期工作;在全区各村居建成61个健康小屋,实现健康小屋全区“全覆盖”。 推动就业方面,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6852人次,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08人次;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30人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9302人;审核发放各类就业补贴、奖励1.2亿元,惠及28.58万人次;落实“全民社保”工程,首次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随着共同缔造行动不断深化,全区一半以上社区达到典范社区标准;积极探索碧溪都市休闲农业试点,创新宝生园“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实现新突破。 |
相关阅读:
- [ 09-12]李克强总理描绘中国经济增长“新蓝图”
- [ 06-16]城乡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提高 政府补助从430元提至470元
- [ 06-16]厦门已基本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目前正着手微调优化
- [ 09-09]厦门港20年发展蓝图绘就
- [ 03-10]访孙穗芳:厦门成为东方大港的蓝图实现了
- [ 01-07]关注厦门产业蓝图 水暖和橱柜产业:争取1+1>2
- [ 01-05]解读厦门运动器材产业 不再只为他人做嫁衣
- [ 01-01]厦门未来产业蓝图 五年后产值翻一倍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