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玲 图 挽李永裕先生 谭南周 悲风天半起,寒雨洒江城。 黉序勋星陨,词林苦泪盈。 推敲曾秉烛,酬唱共扬声。 灯下遗篇读,长思赏识情。 【生平简介】 李永裕,福建同安人。1926年2月出生,1946年毕业于厦门国立第一侨民师范学校,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厦门市工作委员会委员,解放后曾担任厦门市学校区委副书记,厦门双十中学、厦门一中书记、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离休后,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老有所为创新奖、厦门市文明市民标兵、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 海西晨报讯(记者 许蔚菡) 【为教育事业】 为厦门教育 打下好基础 2016年1月10日18时许,在中山医院,厦门教育界的老前辈李永裕永远地睡着了,享年90岁。 这位老人,在厦门教育这块园地耕耘了50个春秋,历任厦门双十中学、厦门一中校长,厦门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福建省职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即便是离休后,他仍致力厦门教育发展,带头创办厦门市教育基金会。 李老去世的公开消息,最早是厦门一中发出的。据厦门一中办公室主任谢凯灵说,每年春节前学校领导都会去探望李老,在不多的接触中,李老给她的印象是虽然行动不便,但人却很乐观。“去世的事挺突然的。听说李老的孙子孙女前不久从国外回厦门看他,前几天才刚离开。” 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曾与李老共事的谭南周也说:“很突然。之前虽然病着,也有心理准备,但是半个多月前他精神状态还很好,还拉着人聊天,跟人在医院下棋。”接到噩耗时,谭南周立即写下挽诗一首。 谭南周告诉记者,李永裕在厦门教育界是公认的威望非常高的,可以说,在他当校长,当教育局局长、书记时,为厦门的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更是厦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力行者和见证者。 据了解,厦门市的许多教育改革正是从李永裕这开创先河的,如小学升初中的划片招生政策、初中升入高中厦门市独立命题、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大专学历、中学教师必须具备本科学历,还有厦门市中小学形成的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一直延续到现在。 三进双十 跑遍农村学校 1952年,李永裕进入厦门双十中学,表现突出的他深受双十师生欢迎。任务完成后,他也就调离了双十。为此,双十的全体教职工联名写了一封信,请求市委让他留任。 1953年,李永裕被正式任命为厦门双十中学校长,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双十。有了全体师生的支持,他的工作如鱼得水。很快,双十的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高考成绩连年喜人。1959年,双十荣获全国先进单位。 1975年,李永裕回到教育工作岗位上,担任厦门一中的校长。三年后,双十全体教职工再次联名写信至市委,要求李永裕回到双十中学。1979年,李永裕第三次进双十。上任后,他大胆起用新人,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仅用一年时间,双十的面貌焕然一新。 李永裕“三进双十”,让双十中学实现了从私立中学到公办中学、从一般中学到重点中学,直至省重点中学、“全国教育先进单位”的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堪称“李永裕时代”的双十新纪元。 1980年,李永裕调任市教育局局长。他到农村实地检查,登高山,渡海岛,走遍了同安、集美两个区的村寨,走遍厦门所有农村学校。谈起此事,李老曾满腔自豪地说:“没有一个农村学校我没有去过。” 经过几年努力,杏林、集美、同安中小学校舍全面改观。1996年,全市7个区通过省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的评估验收。 退居二线 不忘引资助学 说起李永裕对厦门教育的贡献,就不能不提到厦门市教育基金会。厦门教育基金会能够有今天,谭南周说,李永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永裕退休后,创办了厦门市教育基金会,一开始,就是靠他的名望、靠他的人格魅力,在海内外筹集基金几千万元。而他当了两届的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基金会的工作十年,没领一分钱报酬。 据此前报道,有一次李永裕对双十中学校友、香港企业家林华国说:“你现在事业发达了,应该为母校作点贡献。”林华国回答:“请李校长出题我来做。”“那你就为双十中学建座图书馆吧。”1994年,林华国捐资400多万元并亲自进行项目设计。一年多以后,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耸立在双十中学校园里。 侨胞杨贻瑶青少年时上不起学,是厦门图书馆使他学到了谋生的本事。事业有成后,他想在厦门建座图书馆。他从双十中学校友口中得知李永裕为人,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厦门与之商讨。 当他看到李永裕简陋的办公室里别人退下来的旧桌椅、旧书橱时,当他看到花甲之年的李永裕不顾疲劳、不厌其烦地做着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时,他就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李老不光动员别人捐资助学,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他把与妻子两人落实政策后组织上补发的工资及平时省吃俭用积存的两万元,全部捐给家乡办学;在他兼任省督学两年多时间里,省教育厅发给他的补贴也全部退还;就连自己工作中获得的奖金和写作的稿费,也全部捐给了办学所需。 【在朋友眼中】 文史专家彭一万眼中的李永裕: 敢为天下先 为人却低调 “工作上敢为天下先,为人却低调。”这是文史专家彭一万眼中的李永裕。他说,他在中学时代就认识李老,1962年大学毕业后,时任双十中学校长的李老把他要到双十中学当语文老师。 “李老是一个老革命家,后来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教育的专心致志、一生热爱。” 彭一万说,李老可以说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而且他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为此,双十中学提出过这么一个口号:“热爱祖国,从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做起;热爱人民,从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起”。 在李永裕的领导下,双十中学校风非常好,学生认真读书,成绩也非常好,再加上爱国主义教育,双十中学名扬全国。 李永裕的人生,和“双十中学”“厦门教育”紧紧相连。“他有着教育的远见,专心致志工作。”彭一万说,李永裕有着敢为天下先的胸怀和气魄,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比如上面所说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为人又很低调,不张扬。 教育工作者谭南周眼中的李永裕: 多谋且善断 怜才又惜才 之前在学校后到教科所工作的谭南周说,他接受李永裕领导很多年,直接的间接的都有。在教育局工作时,教育局很多重要的文章、文件,他们曾共同探讨、修改,甚至是起草。后来在李永裕创办厦门市教育基金会,谭南周也有参与。 “我认为他主要有四个特点,也可以说是他的人格魅力,这也是许多人认为的。”谭南周说。 第一是一生正气,敢于担当。谭南周认为,李永裕身上有着一股老共产党员的党性,有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革命老干部应有的正气。“出了事情,他自己勇于承担责任,绝不会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第二是意志坚强,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特别是逆境时,不颓废,仍然保持高昂的精神。 李永裕的第三个特点,谭南周认为是多谋善断。“在工作中,他有很多点子、主意,又能发动群众,共同做好工作。敢于决定,特别是在办校大计、教育发展大计等方针政策上,而且决断的往往是正确的。” 谭南周说,李永裕会根据个人的能力等布置工作,一旦他交代做什么事,就绝对相信那人,敢于坚持让一些老教师、骨干教师重新走上课堂。“这也是李永裕第四个特点的最好表现:怜才,惜才,知才,对有才的人都很保护。”谭南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