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囤书,是不是病呢? 东南网12月3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沈彦舒 通讯员 李灿瑜) “并不宽敞的学生寝室里,竟堆放了5000多册书籍……”近日,一位酷爱囤书的大学生成为了新闻热点。一时间,大家都想让这位“书霸”收下自己的膝盖,然而,复旦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孙时进也关注到了这条新闻并跟进评论道:“买这么多书放在寝室应该是种病,需要治疗。还在这跟着起哄是很不道德的。”仙岳医院心理科医生张振清也提醒,如果囤东西已经达到病态的程度,应当引起重视。 囤垃圾 李阿婆(化名)的家庭条件不算差,然而,她却坚持独自居住在老市区的房子里,并且每天都要出门溜达,看到瓶子、废纸等垃圾,都往家里带。久而久之,所有的房间都被垃圾塞满,臭气熏天。然而,李阿婆并没有清理的意思,垃圾越囤越多,将过道也占满,引来了邻居的不满和投诉。家人、城管劝说无效,无奈之下,家人将其送往仙岳医院治疗。 分析:李阿婆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垃圾,占据了空间导致这些地方不能发挥正常功用,而且因囤积垃圾引发家庭、邻里冲突等问题。另外,还产生环境卫生问题,存在火灾隐患。 囤房间 老王(化名)因为亲人过世,想要将该亲人的一切都保留下来,所以将其生前所住的房间保存了起来,所有物品不许他人动,也不许他人住进这个房间。老王还有几套房子,自己也住在这套房子里。数年过去,他定期打扫这个房间,一切都井井有条。因为担心自己这样是不是“有病”,所以老王前来咨询。 分析:对这个房间的囤积,更多的是对过世亲人的一种纪念和情感寄托,而不是囤积障碍的表现。对老王的生活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有其他房子,并且定期打扫,也没有影响到社交、工作)。同时,老王为此并不会感到痛苦,因此并不用过于担心。 区分:啥是囤积障碍? 张振清介绍,囤积障碍的特点是对物品存在不合理的信念,不能够控制囤积行为,且难以觉察囤积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医生建议市民可以通过这些症状来鉴别一些行为是否为囤积障碍:1、过度获取和不能丢弃没有价值的物品;2、居住的地方堆满了物品,以至于这些地方不能发挥正常的功用;3、因囤积而感到显著的痛苦,并导致心理和行为功能上的损害,如果物品被处理掉,会引发巨大冲突。“喜欢买书可以,但如果因为大量囤书占据了大量公共空间并影响舍友关系,或者不买就不行,乱堆乱放,就需要进行调整和干预。” 不过,正常的收集与病态的囤积之间目前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比如养三五只猫狗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是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那就需要重视,但这个数量,是模糊的。”张振清说,即便有一定缺陷,正常的临床鉴别是没问题的。 |
相关阅读:
- [ 07-14]国家发改委商家囤积拒售最高可罚200万
- [ 11-15]专家坐镇书画产业展"鉴宝" 建议市民搞收藏要量力而行
- [ 10-21]长乐漳港一乡村医生 16年收藏1200本作家签名书
- [ 10-20]全国钱币博览会周六在厦开幕 近万张钱币与市民见面
- [ 10-19]国内钱币收藏最高规格展会落户厦门 展出近万张钱币
- [ 10-15]福建各地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时段 闯限行将严厉处罚
- [ 10-12]抗战纪念币遭仿冒不少收藏者上当 购买应选择正规途径
- [ 10-10]海峡两岸玉石文化交流中心昨运营 提供玉石真伪辩别服务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