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艾滋病报告:大学生男男性感染增多 本地户籍者减少

2015-12-01 08:03:04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赟)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昨日,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厦门艾滋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工作进展。目前,厦门艾滋病疫情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流行,本地户籍感染者数据下降。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尤其是同性性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数据监测中发现,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学生病例出现明显增多趋势。

1、疫情仍处低水平流行 市内两个区达到二类流行水平

厦门艾滋病疫情总体上仍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病例分布呈现地区差异,目前厦门有两个区按《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试行)》,已达到了二类县(市、区)的艾滋病流行水平,也就是说,在这两个辖区内报告现存活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总数达到100人-500人。

2、性别比中男性略有升高 本地户籍人员感染者减少

现住址为厦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以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7.5∶1,相较去年的男女性别比6.8∶1略有升高;外地户籍感染者明显增加,由去年的54.9%上升为今年的60.5%,本地户籍感染者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20岁-50岁),占85.5%;近五年来,60岁以上的老年病例呈增多趋势,2011年-2015年10月新报告的老年病例占累计报告老年病例的80%。

3、仍以性传播为主 同性性传播感染数据上升

艾滋病传播途径仍以性传播为主。近年来,经同性性传播感染HIV病毒的比例逐渐上升,2014年,同性性传播占比首次超过异性性传播。2015年1月-10 月,现住址为厦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经同性性传播感染的占63.9%,异性性传播感染的占34.6%,比去年同性性传播感染的数据上升了超过6%。

4、青年学生病例以大学生为主 主要是男男性接触感染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在今年公布的流行病特点中,首次将青年学生病例单独列为特点之一。疾控专家介绍,青年学生病例出现增多趋势。2011年-2015年10月的监测数据显示,新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占累计报告学生病例的93.3%,病例以大学生为主(占91.7%),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途径感染(占85.0%)。

5、主动向社会购买服务 推动社区组织开展HIV快速检测

为扩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能够及时得到随访管理和抗病毒治疗。2015年,根据相关政策,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有资质的志愿者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助力艾滋病防治工作,由省疾控提供试剂,为男男性接触人群(主要为男同性恋人群)提供 HIV快速检测服务,扩大了男男性接触人群的检测覆盖面。

6、防治能力与服务可及性和覆盖面逐年提高

目前,市、区两级疾控机构均成立了专/兼职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深入开展以艾滋病筛查、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为重点的综合防控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均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自2001年开展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服务以来,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厦门共建立了19家自愿咨询检测门诊、26个具有资质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2个确认实验室,艾滋病检测的可及性和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提高。

7、健全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 完善艾滋病监测检测网络

目前,厦门已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包括HIV/AIDS血清学监测、哨点监测、AIDS/STD病例报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等内容的综合监测检测体系。

2015年1月-10月,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HIV血清学抗体初筛检测206010人次,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57%。

六个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覆盖静脉吸毒、暗娼、医院侵入性治疗病人、外来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男男性行为人群等群体。

通过综合监测检测体系,收集特定人群中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及相关信息,分析各类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率及流行趋势,为厦门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学生病例增长趋势,2015年,厦门加强对在校大中专学生的宣传教育,截至10月底,全市共有33所大中专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宣教讲座,并发放宣传资料。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