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2日厦门讯(本网记者 陈薪宇)10月31日,当代华人最重要的南管音乐家、曾任台北汉唐乐府南管古乐团音乐总监的王心心将在闽南大戏院演出一场南管的时代漂流际遇《南管诗意》,展示古老南音与文学大师余光中的相遇。12日晚,王心心在闽南大戏院举办讲座,吸引众多南音爱好者听讲。 作为当代华人最重要的南管音乐家之一,王心心生长于福建南管的故乡泉州。四岁开始学习南管;1984年,以术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福建艺术学校的南管专科,师承南管名师庄步联、吴造、马香缎等人,精习指、谱大曲及各项乐器,尤以歌唱著名,是南管界少见“坐遍五张金交椅”的音乐全才。1992年,王心心定居于台湾,在台北汉唐乐府南管古乐团担任首席乐师和音乐总监期间,创作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 2003年,她独力创办心心南管乐坊,力求突破传统的窠臼,致力于南音与当代艺术跨领域的合作。尤其在南音吟唱与中国古典诗词文学的结合创作上,王心心的作品独树一帜,如 《葬花吟》、白居易的《琵琶行》及李清照的《声声慢》等,而她的《昭君出塞》等作品更是在视觉上极大地丰富了南音艺术的尝试。 作为一种古乐,南音最传统的表现形式就是器乐的演奏,后来逐渐加入了吟唱的部分。而这种演奏的技巧十分高雅,无论唱奏,声音必须平稳,讲究“初如流水,腰如悬丝,尾如洪钟”。 “我曾设想过,在南音发展之初,是不是只需一人一檀板,轻敲慢打,就能尽显南音艺术的真谛。因此,我也做了很多尝试”,王心心告诉,近年来她致力于创新,如加入人声,让南音和舞蹈等各种艺术领域集合,并尝试让南音中的每种乐器独立出来,“如用余老师的诗谱曲演唱,加入新的时代的元素,也收到了很好的反响。但无论怎么创新,南音这种传统艺术的核心本质不能丢。” 据了解,《南管诗意》系以余光中的新诗和王心心的南管共谱的新韵,在彼此的创作里找到故乡泉州的气味和温暖,幻化出令人动容的诗歌。其制作缘于2013年在台湾文学馆的促成下所形成。当时,王心心重新谱曲吟唱了余光中的《乡愁》、《洛阳桥》,余光中那天特别到台南,现场听完后非常感动,后续愿意提供五百诗文让她创作吟唱,因此开启了这次的合作。 王心心吟唱《洛阳桥》时,余光中当时有感而发,表示南管的优美不下于昆曲,作品《洛阳桥》谱上了南管曲牌,由王心心唱来,让他 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动。 据她介绍,此次厦门的演出就将是一场融合传统和创新的盛宴,展现了南管当代的新风貌。“上半场我们会展现传统的南音艺术魅力,下半场将首度结合ACAPPECLLA人声创造出气氛与空间等,展现创新的一面,配合余光中老师的诗歌,相信观众会有不一样的感动。” 当晚,新诗南管《乡愁》、《夜饮普洱》、《昭君》、《洛阳桥》、《小小天问》将逐一上演。除了传统的牌曲演出外,《小小天问》配合了现代舞、《昭君》搭配了古典舞。同时也邀请了泉州师范学院“福建省南音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青年学子来台演出,延续南管传承的精神。 名词解释 南音艺术也称为南管,作为一种纯粹以演唱来表达故事、以声腔来塑造人物的艺术形式,南音自古就是闽南人民一种自娱自乐的清曲演唱方式,800年来几乎没有被破坏地保留了下来。敦煌壁画、《韩熙载夜宴图》中详细描绘的唐宋人弹唱演奏方式,与今天的南音十分相似。而在有着千年历史的泉州开元寺戒台藻井的四壁雕刻中,也清晰刻有南音的四件经典乐器——洞箫、三弦、二弦、琵琶。 |
相关阅读:
- [ 10-12]首部有剧情的南音新作《凤求凰》在泉州首演
- [ 09-07]明晚沙坡尾点灯祈幸福 还有布袋木偶戏和南音等
- [ 07-07]到同安文化馆免费学习南音 报名时间截至本周六
- [ 06-30]全国首个南音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泉州师院毕业
- [ 06-16]泉州南音在京高校巡演 普及南音艺术
- [ 06-15]“西安鼓乐福建行”走进泉州师院 与泉州南音共奏“丝路”乐章
- [ 06-08]闽南师大南音学会邀两岸弦友“踩街” 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 [ 05-21]泉州师范学院举办首届南音艺术硕士学位推介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