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李老师教孩子生活技能。 在厦门救助管理站,厦门市沁心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跟孩子互动,让孩子画出心中美好的家 厦门晚报讯(记者 吴笛)“我就当他已经死掉了,或者你告诉他,就当我死掉了。要送(回江西爷爷家)你们送,我上班忙没时间。”14岁的小强(化名)十几天不回家,因偷东西被派出所送到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打通他父亲的手机,竟然得到这样的答复。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小强回到了江西。 “这是暑假以来第一次安静下来。”几天前,市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科科长肖永忠一口气送走了4个孩子,未成年人救助生活区一下子空无一人。他又跟了一句:“也许明天又有孩子被送进来。” 与父母长期分隔产生裂痕 管教失当成“问题孩子” 肖永忠说,每年暑假,都是未成年人进站最频繁的时期。从今年6月份开始,未成年人进站人数开始增多,截止到目前,已经有50个男孩进站,基本上都是派出所送来的。“要么是在网吧不回家,没钱了偷东西被派出所发现送来的,要么是跟父母赌气不回家,在路上游荡被送来的。”他说,还有少部分是来厦门没找到工作而来到救助站的。女孩则有18个。 为什么暑假进站未成年人这么多?肖永忠说,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大多从小跟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等到读书年龄以后才随父母来厦门定居。他们常年没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加上父母平时管教失当,工作又比较忙,容易疏忽对孩子的教育,导致他们成为“问题孩子”。 肖永忠强调,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来自父母离异家庭。父母再婚又生了弟弟妹妹,让这些孩子觉得家庭没有温暖,他们更愿意踏入社会,从同伴中寻找温暖。 费尽周折找到家长 见到孩子后却表现冷漠 谈到为这些孩子寻找父母的过程,肖科长坦言:相当曲折。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不会如实告知父母姓名、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有部分孩子还会撒谎。工作人员只能找到孩子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联系上孩子的亲属,再从亲属口中得知孩子父母的联系方式,帮一个孩子找到父母,常常需要几天甚至是十几天时间。 父母找到了,孩子与父母在救助站相见的有些场景更让人唏嘘。肖科长说,有少部分父母见到孩子会泪流满面,大多数都相对冷漠,说句“走吧”就领着孩子走了。还有些父母的行为很过激,一见到孩子非打即骂,说孩子多麻烦多累赘,多耽误工作等。肖科长说,这样的父母即便把孩子领回去了,很可能没过几天孩子又跑出来,然后又被送到救助站,父母再来领,时间久了,父母和孩子都习以为常了。 |
相关阅读:
- [ 08-19]永泰:政府为万名留守孩建档 老师客串代理父母
- [ 07-29]金安社区经验值得借鉴 代表考察社区治理创新成果
- [ 07-29]"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值得借鉴 代表考察社区治理创新成果
- [ 07-06]留守儿童与父母靠电话沟通 多管齐下关注留守儿童
- [ 07-06]留守儿童与父母靠电话沟通 多管齐下关注留守儿童
- [ 06-29]“洋留守儿童”获关爱 90后女警定期走访建档案
- [ 06-29]合福高铁见闻:从山这边到海那边 速度演绎温情
- [ 05-21]父重病获捐30万未用完就去世 儿子欲捐20万余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