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厦门频道首页>人文旅游> 正文

77年前日寇入侵厦门 老报纸老照片见证日军暴行

2015-07-06 07:40:18来源:厦门网责任编辑: 刘玮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台湾日日新报》上的图片说明:

上图:厦门大学路附近民房( 敌兵溃逃时烧毁惨状) 。

中图:我军勇士战斗空隙到支那人理发店理发剃须。

下图:敌兵烧毁的民房。

记者注:图片说明中的“敌兵”即为中国士兵。尽管特意标注民房为“敌兵溃逃时烧毁惨状”,但据受难幸存者回忆,烧毁民房是日军所为。

《台湾日日新报》的图片说明为:修缮双十中学的俘虏。

记者注:被强制修缮双十中学的俘虏,在日军的强迫下辛苦劳作,与日军声称沦陷后的厦门成了老百姓的“乐土”形成了鲜明对比。

厦门日报讯(记者 何无痕)“……为保护第三国人民生命财产, 日军采取最稳妥的办法努力确保安全, 对善良的支那人也视为第三国人民同等对待, 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篇名为《占领厦门岛》的报道,发表于1938年5月10日《台湾日日新报》上——那一天,厦门正面临即将沦陷的生死关头。

是否真如这篇报道中所言:“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时的这些“亲日”媒体,又是如何记录厦门的抗战图景?记者今天就从书中截取这一份份版面、一则则消息, 让它们和当年亲历厦门沦陷的受难民众“对话”,再现当年的厦门抗战风云。

日军炫耀战果,老报纸记下罪证

专家解读:日军空袭厦门的投弹数及死伤人数与报道相符合,这份真实的数据恰恰反映了日军的暴行

《台湾日日新报》上,1938年4月9日一篇名为《战果累累, 荡气回肠, 我荒鹫(注:日本人对日本轰炸机的称呼)空袭福州厦门等地》的报道中,清晰记载了投弹次数伤亡人数——虽然试图反映的是“效果巨大”,但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沦陷前日寇是如何对厦门发起进攻,以及无辜人群的伤亡惨状。

报道原文写:“据厦门特约通讯员报道, 日本飞机24日大举空袭了福州、漳州、厦门等地……厦门方面由从漳州撤离的某机组中的某机在下午2:55执行轰炸, 向曾厝垵的军事车辆投下20多枚炸弹, 3:08飞离厦门, 炸死2人, 炸伤6人。在四五个小时的短时间内向三个地方总共投下了100多枚炸弹, 摧毁120-130间建筑,炸死60多人,炸伤100多人,效果巨大。”

洪卜仁告诉记者,根据资料统计,当时日军空袭厦门的投弹数与死伤人数与报道相符合,而这份真实的数据也恰恰反映了日军的暴行,“用我们厦门的一句老话来说, 就是‘用他们的话来堵他们的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日军侵厦没有无辜居民伤亡?

真实情况:一个小村子70余人,被杀死24人;沙坡尾渔家居住的“后船仔厝”被日军全部烧毁;现民族路一带的铁板屋也全部拆毁,渔民不是被烧死便是被枪杀

1938年5月14日的《台湾日日新报》上,有一则来自报业同盟的报道,和文章最开头提到的报道如出一辙,这里又一次强调日军“仁义”——

“5月10日早上登陆厦门岛的我陆战队疾风劲雨般地扫荡敌军, 13日已完全占领该岛。其间, 不但第三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无虞, 对一般支那民众, 我军也在战斗开始前用飞机播撒传单, 恳请他们暂时撤离战区。”

对于攻击开始后的情况,报道中写:“又尽可能只以敌军和敌阵地为目标, 因此, 民众损失极小。”报道的具体内容中也提及:“无辜居民没有人因这次占领死亡。”

如果相互印证,播撒传单的细节确非杜撰,只是并非“仁义”而是威胁。根据厦门文史学者洪卜仁从当年《满洲日报》中获取的信息:5月11日黎明,日军飞机窜入市区和鼓浪屿上空,散发传单,声言即将进攻市区,劝告停泊港中的外轮和居住市区的外国人离开,否则后果自负——这样的口气,与所谓“恳请”“一般民众”“暂时撤离”,大相径庭。

而所谓“无辜居民没有人死亡”的提法,更有成百上千的受难幸存者用家破人亡的回忆血泪控诉——据亲历者来自五通村的村民林灵安回忆,1938年5月10日,日军登陆时,他一跑出家门,就有日本兵拿起刺刀向他猛刺,他躲闪得快逃过一劫,而一个叫陈秀治的阿婆,在被日寇的枪弹打伤在地后,家里丈夫和五个儿女、儿媳从房里冲出要救她,却被日军强令跪下一一打死,小小村子70余人,一下被杀死24人;亲历者洪秀清看到日军开船,从海口登陆,老百姓一班一班跑,日本的机关枪疯狂扫射,老百姓全死在海里的画面……

“民众损失极小”吗?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沙坡尾渔家居住的“后船仔厝”被日军全部烧毁,现民族路一带的铁板屋也全部拆毁,渔民不是被烧死便是被枪杀;而海滨一带如帆礁、水仙宫、厦门港等处的民房被日军尽行烧毁,原因是“恐抗日者从海滨爬上袭击”。

厦门沦陷后治安稳定?

真实情况:厦门沦陷后,原有26万多的人口骤降到几万人。小小的鼓浪屿竟塞了11万人,其余难民则逃到泉州、漳州、南洋等

1939年2月10日,台湾的《诚》杂志中,一篇报道提到:“以前嚣张的小偷最近少了很多,治安的确立证明了厦门已获得新生……”而1938年8月24日,《台湾日日新报》上登载了一篇由记者铃木生所写的长篇通讯《复兴路上的厦门观感》,也提到了类似内容——“自从皇军占领后, 戒备森严, 小偷根本无法入侵, 百姓高枕无忧……厦门市和禾山农村治安井井有条。”

所言安居乐业的场景,都是想说明当时的厦门是“名副其实的乐土”,《台湾日日新报》上写着:“吸引着鼓浪屿难民大量回归,最多时一天内有4 0 0人回来, 少的时候也有2 0 0人……逃到内地(福建省的泉州、漳州、海澄等地) 的难民动不动就被强征各种税收。不分老少, 只要是男的, 就被抓去当壮丁, 苦不堪言。他们听说厦门安居乐业的消息后,冒着抓住会被砍头的危险, 趁夜坐小船逃到鼓浪屿等待机会回厦门。”

沦陷后的厦门,真是宁可被砍头也要回归的“乐土”吗?事实上,厦门沦陷后,原有26万多的人口骤降到几万人。小小的鼓浪屿竟塞了11万人,其余难民则逃到泉州、漳州、南洋等。就因为人太少、民生凋敝,为拉拢人心以说服难民回厦,日军还特地成立“难民归复团”,到各地卖力宣传“推销”,但效果不佳,上当返厦者寥寥。

【链接】

亲日媒体诬称

厦大将无法开学

亲历者回忆,厦大内迁长汀后图书丰实弦歌不辍

关于厦门大学外迁的旧事,早在1938年初《台湾日日新报》就有登载——1月25日,这则《反日抗日巢穴的厦门大学欲迁内地, 恐难开课》的报道中写道:“……支那军队早已做好了逃跑准备,市内民心动摇, 标榜抗日学府的厦门大学狼狈至极, 师生逃到鼓浪屿租界的福民学校避难。由于鼓浪屿也不安全, 校长萨本栋筹措了约5000元搬迁费, 打算把学校迁到安全的福建省内地长汀, 学生们却因为内地有土匪和共匪, 危险重重而不愿随迁, 选择放弃学业。搬迁后, 该大学将处于无法开学的地步。”

迁校的原因,并非如此。1937年10月26日,日军占领金门,封锁了厦门港的出海口,为保证师生能正常上课,厦大校长萨本栋才决定迁校。而所谓“无法开学”也是无稽之谈。42级校友陈兆璋如此描述在长汀:“内迁各大学的学生都在豆也似的油灯下看书,而我们仍有电灯设备,实是不可多得……”当其他内迁大学闹书荒的时候,厦大图书却依旧丰实,42级校友朱良灏回忆:“阅览厅共有三四百个座位,经常开放着,从上午七时半一直到晚上八时半才关闭”。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