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白鹭洲公园,两名流浪汉在桥下睡觉。
厦门大生里,一名流浪汉在路边睡觉。
《棚屋夜起火 烧了4小车》后续:
海西晨报讯(记者 彭怡郡 白斌斌)流浪者临时搭盖的棚屋着火,烧毁了几辆小车。所幸,居住在棚屋里的几名流浪者及时逃出,没有人员伤亡。前日零点,这起事故发生在富兴大厦附近。
城市给予流浪者们空间,却给不了他们一个家。炎热的夏日,地板是他们的凉床,微风是他们的风扇,流浪者的生存环境、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同时,因流浪者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给相关部门带来管理难题。
那么,厦门这些流浪者从何而来,聚集在何处?他们生存状态如何?为何一些流浪者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昨日,晨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近这些流浪者,了解他们的故事。
A
在厦流浪者知多少?
上半年已救助1700多名
厦门有多少流浪者?记者昨日从厦门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今年截至目前,主动或经劝导来到市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流浪者有1700多人,而去年下半年到市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流浪者人数也有约1700人,数量基本持平。不过,仍有一部分流浪者在外流浪,所以,厦门流浪者到底有多少,这一数字难以统计。
“厦门的流浪者冬天多夏天少。冬天,一些北方的流浪者会来厦门避寒。总体来说,近年来,在外的流浪者数量逐年减少。一是因为救助站经常外出劝导流浪者入站接受救助;二是因为流出地经济情况变好,工作机会增多,流浪者无需辛苦外出打工;三是流出地的民政部门,会对当地长期在外的流浪者进行妥善安置。”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还有一类人并非真正的流浪者,而是来厦务工人员,他们因钱包、身份证丢失,联系不上家人,无法回家。“这类流浪人员经劝导后大多愿意住进救助站,并在救助站帮助下返乡。”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B
他们生存状态如何?
收入不稳定 多居无定所
在厦流浪者的生存状况如何?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厦门的流浪者多来自四川、贵州等地,在厦大多以拾荒、打零工度日。由于他们收入不高、来源不稳定,所以大多居无定所,喜欢聚居在火车站、白鹭洲、鹭江道、环岛路、筼筜湖等处的地下通道、废弃房屋、街心公园等地方。
前晚,记者随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上街劝导流浪者。在白鹭洲附近一处地下通道,两名流浪者席地而眠,身边还放着衣服、背包等生活用品。
“走吧,和我们回救助站吧!”救助站工作人员上前劝导,但两名流浪者都拒绝了。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两名流浪者中一人姓李,来自河北,另一人姓周,来自湖南。两人都是来厦门打零工的,他们中的一个已经在厦门待了十多年。因为工作不稳定,时有时无,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去租房子,于是在街头流浪。
那么,他们为何拒绝去救助站?“我在火车站打工,救助站离工作地方太远,不方便。”小周说。
救助站工作人员又劝两人去救助站洗澡,但仍遭拒。“我们在河里洗澡就行了,外出打工,没那么多讲究。”
在大生里附近一处花坛边,一名老人头枕着棉被、军大衣卷成的枕头休息。救助站工作人员多次上前劝导,老人仍不愿去救助站,他说:“我过两天就回家了。”
C
为何不愿接受救助?
担心没自由 不愿受束缚
救助站提供住宿,还免费提供饭菜,为何许多流浪者却不愿意接受救助?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流浪者觉得,住在救助站里不仅受拘束,没自由,还可能会耽误他们赚钱。
“流浪者中有一些是拾荒者,他们每天在外捡废品换钱,而救助站内不能存放废品,所以他们不愿意来。”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在厦门打零工的流浪者大多工作不稳定,时常东奔西走,他们喜欢住在离工作地近的地方,嫌救助站离工作地太远。“现在实行自愿入站,如果对方不愿意来救助站,我们也不能强求。”
记者还了解到,在劝导流浪者时,救助站遇到一些困难。救助站工作人员说,一些流浪者由于经常被人驱赶,看到救助站人员靠近,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往往要与流浪者多次沟通,耐心做工作,流浪者才会慢慢接受救助。还有一些流浪者虽然住进了救助站,但由于他们长期在外流浪,养成了不好的习惯,会在救助站里抽烟、喝酒、赌博。
“我们以前与一些爱心企业合作,为流浪人员提供工作,但有一大部分流浪人员就业后会因种种原因借故辞职,有的甚至不辞而别。慢慢地,这些企业就不愿意招收流浪人员了。”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
D
他们带来哪些问题?
可能留下消防卫生隐患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主动流浪还是被迫流浪,流浪者们的居住环境都不乐观,由此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管理问题。
前日着火的棚屋就是在厦流浪者聚居的典型场所:这些棚子很简陋,往往是架上几块木板,铺上一块雨布,从周边拉一根电线,人就住进去了。没有任何防火措施,一旦着火,不仅会危及流浪者自身的安全,也可能会波及周边的住户。
相关媒体也曾报道,今年1月,五缘湾湿地公园3次起火,公园工作人员称,经常看到流浪者在公园内活动,有人曾看到流浪者点火烧东西。
此外,流浪者自身的健康也没保障。由于流浪者生活的卫生环境差,饮食不规律,加之一些流浪者喜欢喝酒御寒,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现问题。暂居在火车站附近的流浪者老万,就在流浪过程中患了肺病,而没有及时治疗。几年前,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劝导时,老万突然发病。救助站立刻将他送到医院治疗,可是治好病没多久,老万又离开救助站。
救助站工作人员说,每年他们都会送一些患病的流浪者入院治疗,但许多流浪者病好后再次流浪,又可能再次患病。
流浪者常与城管“捉迷藏”
“晚上再看看吧,给我块纸皮我就能睡觉。”前日,住在坂尾南二路变电站的流浪者老王,因为隔壁“邻居”棚屋起火,失去了栖身之地和全部家当,但他仍然显得很洒脱。
“平常我们这些身体比较好的,都会去工地上帮人家搬水泥什么的,晚上再回来睡觉。”老王是江西人,今年62岁。老王说,他们当中年纪比较大的或者身患疾病的,平常白天就出门捡垃圾回来堆在住所旁边,然后拿去卖钱。
“城管来了我们走,城管走了再回来。”面对执法部门,这些流浪者选择“捉迷藏”。
这里的“居民”告诉记者,其实之前他们“住”的地方是马路对面的店门口,那时候人更多,一到晚上大家就会带着铺盖来睡觉。后来,他们搬到变电站围墙边上。因为今年的雨多,所以他们纷纷盖起了“别墅”(棚屋),吃喝拉撒全在“别墅”里。
记者在该处采访时,围墙上已经贴出了清理棚屋的通告。记者从居委会了解到,2011年起,这里就成了流浪人员聚集点,居委会不定时地对临时搭盖进行清理,但往往清完没多久,他们又卷土重来。
23日下午,除了两处被烧塌的棚屋外,剩余的6处搭盖也被执法人员拆除。
对此,不少流浪者表示,他们也想有个栖身之所,但无奈住不起,只好蜗居在此。“今后走一步看一步吧。”一名流浪者说。
开展定时巡查发放食品药品 市救助管理站可为流浪人员提供多种帮助
对于在厦的流浪人员,厦门市救助管理站可为他们提供多种帮助。
首先,救助站梳理出流浪者聚集地,并设计路线定时巡查,一旦发现流浪者就及时劝导其进入救助站接受救助,发现流浪者生病就及时将其送医救治。
对于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流浪者,救助站会根据情况发放相应的物品,一般为食品、药品,冬天还会发放棉被等御寒物品。
如果流浪人员没有返程路费,可报出真实的家庭地址。经核实,如确实是需要救助的流浪人员,只要是厦门能到达的地方,救助站还可以免费送他们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