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 灰头土脸的旧厂房、旧车间成了创意涌动的空间;毫不起眼的旧房子里藏着浓郁小资情调的文创小店;身边走过的居民或许就是知名的设计师、音乐家、画家……这就是现在的沙坡尾,既留存着浓浓的“厦门味”,又有着清新的文艺情调。 在沙坡尾片区,思明区正在尝试以“有机更新”的理念来推动这一片区的改造提升。今年6月,沙坡尾避风坞将在之前截污的基础上实施清淤工程,恢复避风坞原有清澈的水质。厦港街道将借此对沙坡尾避风坞及其沿线进行有机更新,在美化提升沙坡尾形象的同时,使原住居民得收益、得实惠。 那么,备受市民关注的沙坡尾片区,将如何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成为居民们感受“乡愁”之所在?昨日上午,思明区厦港街道就沙坡尾片区的改造提升向居民征求意见。这场热火朝天的意见征求会,吸引了居住在这一片区的居民、商家积极参与,他们针对沙坡尾片区的有机更新纷纷“支招”。 “沙坡尾要美丽,需要依靠共同缔造的理念,让所有居民来参与。”思明区厦港街道党工委书记姚玉萍说,目前街道已委托设计单位针对沙坡尾避风坞的改造提升提出了一份概念性方案,希望年底初见成效,明年有大改观。“但这并不是最终定稿,避风坞怎么改造,片区如何管理,业态如何发展,每走一步,我们都要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性,发动居民共同参与。” 硬件改造 修旧如旧,恢复沿线建筑闽南特色 从高空看沙坡尾避风坞,高高低低的建筑立面及屋顶略显杂乱无章。在6月即将启动的立面改造中,厦港街道拟对避风坞沿线建筑进行“微改造”。也就是对破损的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在修旧如旧的原则下,对建筑立面和屋顶进行“整理”,恢复沿线建筑的闽南特色。 这一对沿线建筑的改造思路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肯定。大学路72号一家餐饮店的老板说道,“我是土生土长的厦港人,我的妻子也是疍民,祖辈生活在这里,我们都热爱这片土地,支持政府加大力度,推进避风坞的改造。” “建筑立面改造真的很好,这是我们大部分居民共同的心声,我无条件支持改造。”家住大学路86、88号张丽玉说道,避风坞里面建筑的年代都已经很久远了,房屋的问题也不少,这次政府要牵头对立面进行改造,肯定会让我们的房屋价值得到提升,居民也得到了实惠。相信未来的避风坞一定会做得很好。” 据悉,思明区也正在酝酿一份鼓励居民自发进行危旧房改造的方案,拟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发动居民自发参与危旧房改造。届时,专业设计机构将提供设计方案,对危房外部景观进行统一定位,居民再根据方案对其房屋内部进行修缮提升。 软件提升 尽可能留白,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能在沙坡尾看潮起潮落,看白鹭鸶飞翔,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厦门时代空间文化创意产业运营公司总经理刘芸的一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海洋是沙坡尾的灵魂。直到今天,沙坡尾依然是一个活态的海洋社会聚落,接官亭、古戏台、坞界牌、栓船链,这里留存着太多海洋的元素。如何传承这份真实的城市记忆,唤醒沙坡尾的海洋因子? 海洋考古学者、地道的沙坡尾人许路,刚刚完成了纪录片《沙坡尾》的首映仪式。这部记载着沙坡尾渔民点滴生活的纪录片,试图还原沙坡尾海洋文化的历史印记。 “还原历史,不要做‘加法’,要尽量做‘减法’,要尽可能留白。我希望在沙坡尾片区的改造提升中,文化能够被充分地融入。”许路说道。 大学路100号是沙坡尾小有名气的龙珠殿。每到闰年,厦港一带的渔民都要举行传统的送王船仪式。王船就是由龙珠殿所制作。 在昨日的意见征求会上,龙珠殿管委会主任委员李葡萄建议,要让沙坡尾避风坞的名气更大,就要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比如疍民文化、水上博物馆等,“每个港口都有船,但龙珠殿的送王船是独一无二的,建议可以重新制作一条渔船,放在避风坞内,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回忆过去,并使之成为沙坡尾的标志。” 产业发展 本地人回来经营,商家联盟自我管理 在沙坡尾的街头巷尾,你能觅到传统理发店的踪影。剪刀、推子等几件简单的老式理发工具,让人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年代。 上午或下午的特定时间,你也能无意中遇到那个神秘的传统鱼市,这里可是只有“老厦门”才知道买海鲜的地方。 就是这样一份乡愁,一种“最厦门”的味道,正在吸引不少已经外迁的“渔民二代”回归。这正是台湾社区营造专家郑道聪所希望的。 为了昨日的这场意见征求会,郑道聪特地从台南赶来参加。“你们真有水准。”在听完所有居民的发言后,郑道聪“点赞”道,“第一次参加在厦门召开的征求意见会,居民表达意见的踊跃程度让我吃惊。厦门市民比我所想象的更加开放、更加文明。” 长期“驻扎”在沙坡尾社区的郑道聪,带来了台湾的成功经验,悉心指导沙坡尾片区的有机更新。他建议道,政府正在打造沙坡尾的优质生活环境,这不仅要有好的设计,还要有好的城市管理,引领有沙坡尾地方特色的产业,因此商家联盟很重要。 “要更好地引导沙坡尾这一片区的商业发展,让本地人回到沙坡尾来经营最好,同时让商家联盟自己管理自己,并得到产权人的认同,引导业态的有序发展。”郑道聪说,要让沙坡尾的每一家店都成为“问路店”,游客走到这里,随便一家店,随便一个人都能讲出沙坡尾的历史,说出社区的好,这是社区营造希望达到的效果。 “历史街区的社区营造,就像动外科手术一样,要一条一条看,一条一条动刀,要耐心、信心。要充分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让每一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这样的改造就会有不一样的成果。”让郑道聪开心的是,在这场沙坡尾的有机更新中,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有了他们的参与,我们就能一边‘检讨’,一边推进,大家一起寻找共同的记忆。” 【人物声音】 ●居民许路:“还原历史,不要做‘加法’,要尽量做‘减法’,要尽可能留白。我希望在沙坡尾片区的改造提升中,文化能够被充分地融入考虑。” ●龙珠殿管委会主任委员李葡萄:“每个港口都有船,但龙珠殿的送王船是独一无二的,建议可以重新制作一条渔船,放在避风坞内,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回忆过去,并使之成为沙坡尾的标志。” ●台湾社区营造专家郑道聪:“要更好地引导沙坡尾这一片区的商业发展,让本地人回到沙坡尾来经营最好,同时让商家联盟自己管理自己,并得到产权人的认同,引导业态的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