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曾昊然)26份厦门医改新政,将逐步公布。 神秘面纱未揭,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一项新政都历经反复调研、反复倾听,也历经反复论证。倾听市民意见,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此次医改,慢病分级诊疗试点改革是新一轮医改关键环节,是医改的重头戏。而参与决策的相关人士昨日向晨报记者透露,仅此环节就至少开了25场座谈会。 25场座谈会,谈出分级诊疗方案 。而这正是厦门此次高度重视医改新政的一个缩影。 重视下基层“取经” 今年3月初,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分级诊疗调研组一行赶到海沧石塘社区医院召开座谈会。 海沧医院、海沧4家卫生院的负责人和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等代表们围坐在一起,说困难、想办法,大家纷纷献计献策。座谈会后,调研组分组实地对卫生院进行走访。 听取大医院的意见,更加重视基层的声音,下基层“取经”,这在相关决策人员看来是“必须的”。 在《方案》制定前,调研组通过对大医院门诊进行结构性分析,发现慢性病是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胁,且往大医院挤的慢病病人中开药维持常规治疗的超过30%,造成优质医疗资源的浪费。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逐步形成“从慢性病入手,上下联动”,来推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改革思路。 据悉,围绕这些核心问题,调研小组逐家走访岛内外38家社区医院(包括15家岛内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23家岛外卫生院)实地调研,寻求破解难题的方法和路径。 以便民利民为导向 每一项改革,难免会触动相关利益,医改同样如此。 分级诊疗改革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大医院、基层和患者都缺少动力。 为此,分级诊疗改革成败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机制———让大医院“舍得放”,基层机构“愿意接”,老百姓“乐意去”。如何平衡这些核心问题? 相关决策人士透露,其中最大的导向是:便民利民惠民。 以患者为例,长期以来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不信任,其所需药品许多社区无法开具,且自付费用相差不大,因此更倾向于去大医院看病。 如何让病人愿意到社区看诊?这就要求在社区看病要比大医院更实惠更方便,社区的医生水平要让人信得过,该开的药、该享受的医疗服务也不能少。为此,《方案》里提出,用价格和医保支付杠杆引导患者主动到社区就医。于是,到大医院看急诊科、专家门诊的诊查费提高了,到基层看门诊更优惠了,费用总额不再卡得那么死了,基层用药的品种和诊疗项目增多了。 改善软硬件 促分级诊疗 有了这样的思想碰撞,有了这样的导向,分级诊疗改革的思路逐渐明晰。 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将加快,增设服务站网点,增配中西医适宜技术、医疗设备等要素,建立基层“诊疗分中心”,从软件、硬件等方面全面改善基层医疗条件,让患者信任度增加,确保患者愿意在基层就诊。 |
相关阅读:
- [ 04-14]分级诊疗为社区配家庭医生 卫生计生工作报告发布
- [ 04-09]积极推行分级诊疗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来厦调研
- [ 04-08]今年继续推进"分级诊疗" "厦门模式"走在全国前头
- [ 04-02]第一医院全面启动分级诊疗 专家定期到6个社区坐诊
- [ 03-31]厦门市卫计委主任:推行分级诊疗破解看病难
- [ 03-28]海沧试点分级诊疗制度 慢病患者可在家门口看专家号
- [ 03-19]福建多举措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 [ 01-28]省政协委员:解决看病难可以试试分级诊疗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