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们在早市上寻找合意的旧物。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戴懿 通讯员 蔡艺煌 罗婧怡 图/记者 刘东华 实习生 陈嘉新)旧收音机、旧手表、旧碟盏、旧煤油打气炉……昨日上午,由本报与鹭江街道、FM101.2闽南之声广播、腾讯大闽网主办的“旧物早市”又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其中的旧物交换平台是几期“旧物早市”中最热门的一次。今后,旧物交换活动将定期举办。 新价值 久藏旧物有了新价值,在早市上能换回生活用品 早市刚开始,陈阿姨就带来家中收藏五六十年的旧算盘到评估台,让Goodone旧物仓的创办人杨函憬验货。李阿姨也提着行李袋从鼓浪屿来到现场,里面装着几十个旧碗和杯子。这些旧物在交换中有了新价值,物主们可用它们换取其它生活用品。 多次参加早市的陈友生老人带来礼物送给杨函憬。他带来的是1957年的老东西,对陈友生本人和鹭江街道都很有意义,有加盖鹭江街道办事处公章的扫盲班老师聘书,有新年贺卡,还有当时厦门自产的第一包香烟“海堤”香烟的外包装。 杨函憬以为陈友生只是给他看看,没想到是要送给他。陈友生说,这些旧物可以挂在杨函憬的店里,让更多人了解鹭江的历史。 新习惯 每次来都有收获,不少厦门人爱到早市摆摊或淘宝 厦门市毛泽东专题邮会的会长沈振海这次成为摊主,带来藏品展出或售卖。当了30多年警察的沈振海特别带来第一代和第二代警察的帽徽、头像分别朝左和朝右的毛主席像章。 旧书、旧邮票、旧碗、旧砚台、旧票据……摊位前人头攒动。许先生拿出淘到的宝贝,“这是1942年日据时代的银行本票,100元太划算了,每次来都有收获。” 不论是摆摊或淘宝,“旧物早市”已经成为了许多厦门人的新习惯。 活动中,南音的非遗传承人现场献唱。不少老厦门人坐下来,一边打着拍子一边跟着哼唱。现场的北京烤鸭、扁食、卤大肠等八市美食也吸引许多市民品尝。鹭江街道启福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鹭江街道残疾人援助中心也来到现场开展义卖。 生动的“老鹭江表情”勾起老厦门人深处的记忆,作品将持续在现场展出。 链接 老鹭江表情 讲述人文鹭江背后的故事 思明北路78号钟表店的店主刘天成、坚持在土地公祖巷老渡头处修鞋32年的焦添福、在八市为活鲜摊点供应海水的张师傅……昨日上午,鹭江街道联合厦大艺术学院、本报共同拍摄“老鹭江表情”音影图像的首期46幅作品在老剧场文化公园展出。 一张张生动的老鹭江表情勾起老厦门人脑海中的记忆。苏女士小时候曾住在附近,昨天她特地到场,还用手机将照片翻拍下来,“这里面全是回忆。” 从东北来厦旅游的陈先生也驻足观看,“‘老鹭江表情’不论对老一代人或者新一代都是文化的传承,老人可以怀旧,年轻人可以了解家乡。我以前对厦门不了解,现在这些照片能让我了解厦门的历史、人文。” 46幅作品将持续在老剧场文化公园展出,今后的“旧物早市”还将陆续展出“老鹭江表情”的其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