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本版文字/记者 陈小斌 本版图片/记者 唐光峰 实习生 陈艺杰)昨天的五缘湾论坛现场,来自全球的顶尖专家和政商人士齐聚一堂,为五缘湾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晨报记者在现场进行采访,并对这些“大咖”们“头脑风暴”后所产生的思想进行整合。
夏铸九:
城市发展方式要“转身”
当前,国家的一些政策让我们看到了厦门的角色,这个城市在升级与转型,五缘湾也要看到自己升级转型的新常态。这个城市的发展不能用破坏性的手段,不能用过去城市发展的方式,现在要转身了。
都市空间是要被我们所用的,用起来让我们觉得舒服,要让市民感受到都市美感,因为这关系着市民的生活质量。经由市民参与营造出有邻里感的社会住宅和都市公共空间,这样的宜居厦门和五缘湾,才会吸引人才来创业和定居。今后,也一定要让五缘湾继续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过程要让市民来共同参与,让市民有归属感,最后才有幸福感。
李郇:
让市民参与建设五缘湾
我们要稳扎稳打地发展五缘湾,让五缘湾在这个风口上飞起来。因此,我们就要更多地把本地的资源、文化、社会资本以及经济资本挖掘出来。我们不能把五缘湾看成是一个简单的关口,它实际上是湖里区往未来发展的一个代表。
五缘湾的建设,要让更多的市民参与进来,每一个人的力量创造出来了,一个优秀新城就形成了。这样的话,整个城市就可以成为自己的城市,而且最终可以找到内升的动力,推动五缘湾走上新的发展轨道。
五缘湾里有高新技术园区,也有美丽的环境和极具创意的文化,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果让市民参与到五缘湾的建设中来,也会是一个吸引优秀人才的方法和不断前进的途径。
林卓曦:
激活整个公共空间和领域
五缘湾本身的价值是非常弥足珍贵的,但这些价值还没有完全被发挥出来。
公共领域精神并不是指一个公园,也不是指一个广场,而是所有场所之间的联系。我们更希望把五缘湾和周边区域之间的联系带动起来,通过对公共空间和公共领域精神的重新复活去把整个系统激活,带动整个公共领域的发展。要重视空间和空间之间的联系,这是最重要的。
同时,我们希望为所有的居民和民众去把他们的利益最大化,坚持“我们创造的东西是为了每一个人而创造”的理念。
潘陶:
城市建设需要公共服务空间
厦门都市服务业的提升,必须与未来城市空间的办公、娱乐、休闲、零售等商业空间相关系。
厦门应该在城市建设中有这样的企图心,让一个不属于这个城市的人来到这里想站在这里,想要留在这里。因五缘湾离高崎国际机场和未来的翔安机场都不远,随着厦门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到厦门,五缘湾就很可能成为他们进入中国的第一个接待点,这就需要一个公共服务空间。
恰好,我们有较长的海岸线,按照城市规划基本结构来看,串联起来的公共服务空间和商业空间有360万平方米,这在某一些国家几乎是他们国家的商业面积,可以涉及办公、商业和酒店,可以辐射周边的15万到30万人,这将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邓伟坚、何超明:
建筑应与
大自然相结合
目前,厦门正在建设轨道交通,以后的城市将面临一些很震撼的改变,增加了生活的时间,减少了交通的时间,这也将给五缘湾带来很大的改变。
我们去过五缘湾很多次,湿地公园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它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平台,是五缘湾独一无二的景观。我知道湿地公园以后可能会有个地铁站,站点建成后,将会有一个新的交通方式前往湿地公园和五缘湾。
有了这个站以后,将来的湿地公园可以从这个站走出来,从一个湿地公园的核心去到北边或者是南边。这个站再辐射往北,也服务了周边的学校和住宅。我们希望湿地公园是一个可以让人经常去走走、去发呆、去做梦,或者是你和亲人可以拥抱的地方,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平台。
如果将来要改建和加建湿地公园,我们也希望建筑的手法可以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把一些艺术和自然的元素都打造在我们的湿地公园里面。我们希望建造出来的是能够与大自然融合的,与大自然和大地在对话的五缘湾。
许征学:
五缘湾发展
有独特的优势
在过去十年,五缘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还有非常大的潜力等待我们发掘。
五缘湾独特的优势有哪些?首先是海,五缘湾面向厦门东海域和厦金海域,这里的海域水质良好,海域宽阔,适合开展海上运动。
其次是游艇港。目前,五缘湾的游艇港在全国范围内停留游艇船舶数量是最多的。
占地89公顷的湿地公园也是优势之一,它已经成为鸟类的天堂,在这个湿地公园可以观察到两百多种鸟类,其中二十几种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五缘湾是具有人文气息的音乐岛和名人广场,形成了文化元素。此外,五缘湾还培育和发展了厦门国际游艇展、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湿地科普体验教育、文化传播教育等,这些都是五缘湾所形成的软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