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隧道内11辆车连环追尾。
11辆车追尾又引发其他事故,导致翔安隧道内车辆长时间滞留。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戴舒静 图片/网友提供) 间隔不到两个星期,翔安隧道接连发生事故。继3月15日发生8起追尾事故之后,昨日再次发生8起相似的事故,导致隧道内交通滞留两个多小时。 是什么原因造成事故如此频发?翔安隧道警务队中队长李亚鹏分析认为,这与车辆的安全车距太短和车速太快有关,但另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隐性原因,则是翔安隧道已严重超负荷的车流量。据统计,翔安隧道目前每日平均车流量高达76000车次,超出设计容量26000车次。 事故分析 五成未保持安全车距 四成违法变道 ■“U”形的海底隧道有长下坡,但视觉误差让人以为是平路 翔安隧道警务队中队长李亚鹏说,昨天上午的追尾事故,是过去一年来翔安隧道内发生的单起事故中涉及车辆最多的一次,还直接诱发了另外7起事故,受损车辆达二十多辆。其中11辆车连环追尾中,有两人轻微受伤,3辆车受损严重,无法自行驶离现场。 事实上,这不是翔安隧道第一次因追尾事故导致交通滞留。不到半个月前,3月15日傍晚发生的8起追尾事故,同样造成翔安隧道交通滞留两个多小时。 据统计,翔安隧道内这几年来发生的事故,半数以上是未保持安全车距造成的。另外40%属于违法变道,10%为司机操作不当等其他原因。 “很多人以为翔安隧道很平坦很好走,其实未必。”李亚鹏说,翔安隧道从设计图上看是一个“U”形,隧道最深处距离海平面有70米,所以有很长的路段属于长下坡。但是由于人的视觉误差,以为都是平路,如果没有保持合理车距,一旦前方车辆急刹车,很容易追尾。 违法变道的司机有的是喜欢开快车的,也有的是被迫变道的。限速80公里的翔安隧道内,经常会遇到龟速行驶的车辆,如超重的小货车、只能开60公里的公交车,还有小心翼翼的新手。这些车辆不仅降低了翔安隧道的通行效率,也打乱了通行秩序,跟在后面的司机往往因忍受不了而违法变道,在变道过程中就存在发生事故的风险。 李亚鹏提醒司机,隧道内不能超速,但也不要“龟速”,应按照规定的时速行驶。 安全隐患 3月起车流量暴涨,日均流量超负荷2.6万车次 ■翔安隧道成厦门东部唯一进岛通道,上下班高峰期都会堵 发生事故,主要责任当然在于司机,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超负荷的车流量也是翔安隧道事故多发的重要外因,这与近期仙岳高架的通车有很大关系。 据统计,3月1日仙岳高架未通车前,翔安隧道双向车道每天平均车流量为6.7万车次,3月1日之后车流量一下子暴涨到7.6万车次,而翔安隧道当时设计的车流量仅为5万车次。 “厦门东部现在只有这么一个进岛通道,没办法。”李亚鹏说,翔安隧道一头连着仙岳高架,一头连接翔安大道、翔安南路、324国道以及泉厦高速,这些路全程限速都在80公里,路宽好走,所以从泉州、福州进入厦门岛的车辆,几乎都选择从翔安口下。这么多车汇聚在一起,对于单向仅3个车道的翔安隧道来说,自然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翔安还要分流岛内刚需人群。目前,不仅节假日高峰时段堵,平时上下班高峰期也堵,发生事故的概率因此也随之增加。 特别提醒 保持车距可以数灭火器,每隔25米一只 ■对责任无异的小事故,应先将车辆开出隧道 如此大的车流量,特别是遇到隧道内发生事故后,怎样应对呢?李亚鹏提醒市民,出行前选好路线,如果不是非走不可,尽量避开高峰期上路。如果一定要出行,可以通过收听广播了解实时路况,或多设计几条应急路线。 一旦发生事故,能快速自行处理的应选择快速处理程序,避免拥堵。如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及其他重大损失,且双方对事故责任没有异议,应先将车辆开出隧道再处理;若确认车辆无法启动,要打双闪灯并在车后100米处摆上三角警示牌,车上人员撤离路面,等待救援车辆到来。 怎样与前后车保持车距呢?李亚鹏介绍了两种实用小技巧: 第一种,自己的车辆时速是多少,就与前车保持相应的车距,比如时速80公里时应保持80米。如果对目测没把握,可通过数灭火器数量来算。翔安隧道内双向共有400多只灭火器,每隔25米一只。 第二种,如果感觉后车离得太近,可连续轻踩刹车,提醒后车保持车距。刹车不能太急,以免发生追尾。 |
相关阅读:
- [ 03-28]漳浦盘陀镇国道车祸5死9伤 原因:小车越过中心双实线
- [ 03-27]福州一储户车祸身亡 存折被锁存款家人难取
- [ 03-26]南靖:外地游客遇车祸 民警伸援手快速办案
- [ 03-25]公交车未礼让直行货车致车祸 货车副驾人员受伤
- [ 03-25]高清:价值4500万车祸 限量奔驰撞上限量捷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