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暗访团
海西晨报讯 央视“3·15”晚会曝光汽车维修市场普遍存在小病大修、能换不修等消费陷阱后,晨报接到读者反应称,厦门部分手机维修店也存在无中生有、小病大修、能换不修等现象,以赚取高额利润。随后,晨报暗访团成员拿着一部正常手机走访了部分手机维修店,果真被“诊断”出了不少毛病,维修费动辄上百元。
记者暗访
正常手机被“诊”有病
近日,记者拿着一部鉴定为完全无故障的手机走访了几家手机维修店,以手机偶尔会自动关机为由请维修员进行检测。
记者首先来到江头西路的厦门二手机市场,“91通讯”摊位的维修员用万能表检测手机后说:“手机电池坏掉了,我给你一块新电池就能解决问题。”在吕岭路33号欣吉信二手机市场,“小陈批发”摊位的维修员却说:“应该是电池顶针松动了,换一个顶针就行。”而更换一个电池顶针对方要价50元。
记者来到SM一期的赛博数码广场,编号为A077的维修摊位的维修员表示:“应该是主板出故障了,先做一个100元的主板检测,然后才能找出具体问题,可能要两三天时间。”
随后,记者带上一部因电池电量耗尽而无法开机的手机前去维修时,厦门二手机市场编号为46的维修摊位给出了“主板上电源漏电”的检测结果,维修费用为150元。记者转身来到41号维修摊位,检测结果迥然不同:“软件出问题了,需要刷机,费用50元。”
业内人士吐槽
顾客不维修就动手脚
手机维修业内人士孙先生告诉记者,部分维修店利用市民对手机维护专业知识的匮乏,无中生有、夸大手机故障,已经成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我做手机维修10多年了,对此见怪不怪,最近又出现了维修过程中拿劣质配件更换顾客手机内完好配件的现象。更有甚者,在顾客得知维修费用较高而选择不维修时,维修员会快速在打开的手机内部动手脚,比如拿掉两个不起眼的电容器。顾客拿着手机去下家维修店时,很难找到匹配的配件,只能返回第一家维修店。”孙先生说。
律师说法
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福建省金海湾律师事务所主任郑志宁律师表示,手机维修店不需要申请类似于汽车维修行业的特种行业经营许可证,目前针对手机维修市场猫腻的部门规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消费者只能在权益受到侵害后单个维权,相关部门只有加强监管才能在源头上堵住漏洞 ”。
相关链接
对付维修陷阱
工商给您支招
1.首先确认手机是否仍在保修期内,若非人为故障发生在保修期内,厂家授权官方维修网点是最佳选择。
2.假如选择在普通维修店维修,应挑选有信誉的维修店,并且要保证维修员在视线内完成全部维修过程。
3.为防止维修店私下调换手机主板,消费者可在手机维修前后在拨号状态下输入“*#06#”,对比手机惟一识别IMEI码。
4.不要忘了索要发票和维修凭证,可以作为后续服务保障和维权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