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将生态控制纳入"多规合一" 厦迈向国家生态市

2015-02-04 07:39:02王元晖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构建和谐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城市扩大了,楼房增高了,田野、森林却缩小了;车多了,船多了,交通便捷了,尾气污染却严重了;住得舒适了,穿得漂亮了,温室效应却侵入了我们的生活;餐桌丰盛了,营养丰富了,可爱的动物朋友却离开了我们……”这样一段话,来自《厦门市小学环境教育读本》的“前言”,虽然简短,却重重敲击着人们的心灵。

这些年,厦门将生态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正式出版了《厦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知识读本》,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环保活动,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90%以上。

市委、市政府把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每年坚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载体、不同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弘扬闽南生态文化,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使创建生态市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正是深谙了这一点,厦门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推上了重要议程——它对于继承闽南文化的优秀传统、激活闽南文化创造力,发挥闽南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闽南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熄灭一盏灯,却能为地球母亲点燃一份希望——每年世界地球日的夜晚,厦门都会因“黑暗”而美丽。事实上,这与多年来厦门定期向社会公布环境质量、发布环保信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加强环境保护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宣传不无关联。今天的厦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美丽厦门、生态优美行动等宣传已覆盖到鹭岛内外的每个角落。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成为当前厦门集最广大人民智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思路。在广泛征求市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厦门制定并实施“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之生态优美行动计划,安排162个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创新共同缔造理念,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自觉参与到献计献策、投工投劳、认捐认养、义务监督中去,从房前屋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维护美好环境。

4构筑规范高效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

“在我过去的三十几年中,我访问了全世界上百个城市,厦门之美独占鳌头”。 1984年9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问厦门时,曾留下使厦门人足以自豪的评语。

厦门之美,能延续下去,离不开规范高效的生态环境执法体系。

这些年,厦门通过扩大市民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广泛的社会基础。近年来,厦门每年平均受理来信来电来访约7000多件/人次,办理率100%,满意率98%。

“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理念,也在悄无声息地融入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厦门通过不同形式,调动公众参与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公众创建生态宜居城市和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动力,培养公众以建设生态市为己任的责任感,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做宜居家园的守护者,做文明风尚的创造者,倡导公众共同缔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厦门。

在绿色行政上,政府部门率先创建环境友好型机关,思明区政府、湖里区政府、集美和杏林台商投资区、大嶝镇都建立了区域性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全市还有近200家企(事)业单位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社会也积极创建绿色饭店和绿色家庭。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一批非赢利、公益性的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自觉地把保护环境看作是自身的义务和责任,争做文明表率。

红花绿叶掩映着整洁的公路,棕榈树风姿绰约,小桥流水如诗如画……今天,南来北往的人们之所以依恋厦门,生态是一个重要因素。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创建生态市,必须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让市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到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打造宜居、幸福的城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