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讯(记者 吴斯婷 通讯员 杨政莹)“从这个台阶上去是哪里?”在鹭江道瑞颐酒店旁的小山下,游客经过时总要好奇地往上看,还有人被古树吸引,驻足拍照。 那里是同文顶。与鼓浪屿郑成功像隔海相望、位于鹭江道和平码头正对面的同文顶,曾诞生过同文书院,这所学校创下许多“第一”,它曾是厦门文化地标。但如今,同文顶杂乱失修,与鹭江道的美景很不协调。 在即将召开的厦门“两会”上,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将建议在同文顶建设文化公园。 探访 泥土裸露,还有异味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同文顶实地探访,只见鹭江道的人行道上有两处台阶可以登上同文顶,其中一处台阶挂着厦门市社科联等标志牌,另外一处台阶前没有标志牌。 记者从没有标志牌的台阶往上走,刚走几步,就看到角落里有一大堆垃圾,台阶上还有污水正往下流。一登上山顶,记者就闻到一股像便溺的异味。山顶的地面是裸露的泥土,边界处没有围栏,树木间零零散散地晾着一些衣服、床单。不过,从同文顶上望出去,正是厦鼓海峡和鼓浪屿,风景绝佳。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在调研中也发现,同文顶山体缺乏整修、维护,山体绿地杂乱无序,与鹭江道景观极不协调。在山体空地处现存两座民间信仰宫庙,均为临时搭盖建筑。同时,通往同文顶的道路也不太方便。 历史 曾是福建第一所大学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介绍,同文顶曾诞生过同文书院,是岛内第一所书院。 1898年,居住在鼓浪屿的南洋华侨叶清池、黄奕住等6人发起创办并捐建同文书院,培养通晓中西语言文化的人才。几年间,同文书院便成厦门名校,成为厦门文化地标。1918年,同文书院成立大学部,成为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同文书院还修建了厦门第一个水泥篮球场,组建了厦门第一支篮球队,建立了厦门第一个电台,开创了厦门男女同校先河。 现在的同文书院旧址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830平方米,共有5栋建筑。其中,崇德楼现为市社科联办公楼,勤志楼为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办公楼,明理楼解危后暂作思明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第三中队办公场所,齐贤楼已成空置危房。 前年,同文书院在崇德楼重新揭牌,挂靠在市社科院,内设同文讲堂、同文智库、同文书社、同文译馆、同文藏书阁、同文数据库等6个平台。去年,市社科联、社科院与厦门大学合作创办了鼓浪屿国际研究中心,在同文顶办公。最近,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厦门工作站也落脚同文顶,同文顶的文化气息,正一步步回归。 建议 建文化公园、观光电梯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将建议,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引领,结合同文书院的定位及周边环境,建设同文顶文化公园,不需要大量财政投资,即可形成厦门又一景观资源。公园可以分为两处空间开放节点,即同文顶山体公园与同文书院。 他们建议,将同文顶山体靠近鹭江道一侧进行绿化建设、人行步道建设,增加明显的标识,形成带状山体公园。山边原建有电梯,现已废弃,残余电梯井,本次山体公园建设时,可恢复观光电梯,供行动不便的市民和游客使用。山体公园建设时,可保留现有民间信仰场所,并进行整修,供信徒及游客使用。 此外,同文书院已在崇德楼挂牌成立,应作为同文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加快建设,打造品牌,使同文书院成为传承文化、集聚智慧的文化高地。 比如,可在崇德楼中开辟同文书院历史资料展览馆或博物馆,开放供市民和游客参观;原工商旅游学校场地60米室内废弃跑道可进行整修改造,建设同文书院历史文化长廊;还可办好同文讲堂,每个月定期组织高质量的文化讲座,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