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李晓平)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卓越: 从政府“输血”到居民“造血”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出了一套“厦门模式”,尤其在思明区、海沧区的试点很有成效,这对美丽厦门本身就是一种贡献和丰富,对社区管理、基层建设都是很好的体制机制创新。小学社区的无物业老旧小区自治共管模式、海虹社区的多元群体“融合共治”新格局、海沧街道青礁村院前社闽台生态文化村的建设模式等都值得推广。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通过前期政府“输血”、倡导,发动居民主动参与,最后实现自我“造血”,形成良性互动,建立长效机制,这样的自我发展模式特别有示范作用。 下一步,应该大力推广海沧区提出的“联动中心”,这很具有前瞻性,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移动互联,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这一平台,整合各种资源,根据居民需求,改变以往供给性服务为配置性服务,而且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完成各类服务,很具有时代感。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院长杨贵华: 居民自治是共同缔造的亮点 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落实在社区,市委提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这两者是相契合的。 社区治理是共同缔造重要内容,厦门在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治理体系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进和创新。围绕政府和社区的关系,试点理清镇街、村居职能边界,推进街道职能的转变,由原来以抓经济发展为主转为社会治理。接下来,希望能列出政社职责清单,为下一步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美化环境、从居民关心的小事实事入手,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这是我市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亮点。为此,我市推进“以奖代补”机制,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让政府、社区、村居民还有社区单位共同为美化环境献计出力,实现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这一创新模式,同时激发了基层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吻合。 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规划设计师李佩珍: 挖掘商机提高村民积极性 这次我们参与海沧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设计规划,参与地点有院前社、海虹社区、兴旺社区和山后社。 在这四个村社中,院前社的进度最快。我想主要有这三点:一是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院前社的领导组织主要由当地村民组成,以企业管理的模式,畅通渠道对接政府资源,尽快落地,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其次,参与者要在行且专业,院前社是厦门“菜篮子工程”,很多村民都会种菜,就是缺乏推广渠道,于是他们发挥村民特长,不仅保证菜地产值,且发挥创意搞景观工程,开展烧烤、野炊等发展村里的观光旅游;第三,因地制宜,挖掘现有资源,村里现有39栋古民居,他们挖掘其文化底蕴,将其改造为咖啡厅、民宿等,同时美化周边环境,挖掘商机,也提高了村民回归家园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村里还和教育部门签订户外教育实习基地,形成良性互动,提高了居民的收入。 |
相关阅读:
- [ 12-28]思明城市义工协会迎两周岁生日 近百名星级义工受表彰
- [ 12-15]“美丽福建”图片展暨中国(福建)图书展销会亮相土耳其
- [ 12-05]厦门气候适宜植物四季生长 北方看下雪厦门看下花
- [ 12-05]福建2020年建成800个以上美丽宜居村庄
- [ 11-05]第11届厦门人居展14日举行 专家畅谈今年特色亮点
- [ 10-31]翔安转型升级争当创新典范 全力打造“美丽厦门”
- [ 10-27]两岸“美丽故乡”论坛举行 两岸专家聚厦探讨乡村发展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