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港口设备的守护神” ——记新时代“学习型”产业工人 代表冯鸿昌 港口经济是厦门经济的生命线,自己能够为美丽厦门建设贡献绵薄之力,深感无限光荣、使命重大,35岁的冯鸿昌拥有这样的情怀。 作为新时代“学习型”产业工人的代表,1997年入职后,他潜心钻研,从学徒工炼成了行家。面对码头设备使用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他凭借高超的技能,攻克难题,带领班组完成446项技术革新,每年创效2000多万元,被称为“港口设备的守护神”。 刻苦钻研,学徒工炼成行家 “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这是冯鸿昌的学习理念。1997年,冯鸿昌进入海天公司,从事码头设备维修工作。他不怕吃苦,潜心钻研,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岗位技术水平、机械设计、计算机操作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经过不断学习,冯鸿昌拿下高级钳工、计算机操作员等数十个职业资格证书。 港口机械多是进口设备,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控制程度高。冯鸿昌挑战困难,勇往直前,把主要精力都花在钻研维修技术资料和设备图纸上。他编写了《龙门吊培训教材》、《康明斯柴油机技术规范》等10多本通俗易懂的材料,成为港口维修人员学习交流的重要资料。 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显成效 2013年10月,他与班组成员进行理货模式的革新,通过PLC获取岸桥作业参数,实时抓拍集装箱图片,根据图片自动识别集装箱箱号,将原本由人工确认的数据交由系统自动完成。该改造由传统的“一人一条作业线”转变为“一人多条作业线”,码头人员可在办公室进行远程操作,办公条件及安全性得到较大提升,在全国码头上得到推广。 技艺精湛,监造设备挑重担 代表公司监造大型设备,是对整体技术和安全性能把关的工作。2003年,冯鸿昌远赴上海,监造两台国内最大跨距(50米)的龙门吊。在验收时,他一次次匍匐爬进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的箱体内部,对焊接工艺、安装精度进行验收,提出了近100条整改要求和合理建议,得到了高度认可。 2004年5月,公司购买8台价值高达6000万元的龙门吊,冯鸿昌再次被委以重任。在监造中,外资设备国内制造厂的德籍工程师对冯鸿昌提出吊具控制、液压系统程序修改等技术问题拒绝更改。作为把关人,他当场动手对设备进行调试,凭借精湛的技艺,找出技术缺陷,令在场的外国专家刮目相看,保证了设备正常引进和使用。 |
相关阅读:
- [ 12-08]厦门:工人施工挖土刨出硬物 细看发现竟是一炮弹
- [ 11-25]厦门五通工业区1号楼 工人切割不当引燃了厂房
- [ 10-15]工人过马路被豪车撞飞 挂厦门牌照司机并非车主
- [ 09-21]厦门:思明城市义工清洗道路 体会环卫工人辛苦工作
- [ 08-21]厦门:一在建工地凌晨发生坍塌 三名工人被埋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