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通过打车软件体验商务专车服务
东南网12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泓 骆余民/文 陈巧思/图)打车软件推出的商务专车服务,在厦门,交通部门给予定性为“非法营运”。但面对“专车”在厦门市场依旧火爆的情况,交通部门想管,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昨日,厦门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就打车软件在厦门市场上推出所谓的“专车”服务进行了回应,尽管“专车”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在监管方面却存在漏洞,“专车”利用互联网技术等,很轻易就规避了传统“黑车”在经营期间存在的漏洞,执法部门在取证方面难度加大。
执法难 “专车”有意钻法律空子
市交通局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政策法规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滴滴专车”或“一号专车”这样的专车服务,其实签订的是四方合同,归纳起来就是,租赁公司出车、劳务派遣公司出司机、司机开着租赁公司的车进行服务。
这位负责人介绍,专车服务平台其实类似于一个中介,等于消费者通过这个平台,自己租了一辆车,雇佣了一个司机,“专车服务平台就这样规避了责任”。
据该负责人介绍,“专车”服务是由上述多个环节组成,最后组成的载客服务,存在交易,但却取得出租汽车客运许可,这肯定属于非法营运。但是这样的模式让相关部门很为难,“单独每个环节来看都是合法行为,要想将其定性为黑车,需要把各个环节都串起来,在交易当场抓到”。
“他们有形成了一个专业法律顾问团队,在运作这事情。”据交通执法支队的一位执法人员透露,“专车”服务的背后实际上钻了现在法律的空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法律还没跟上,这也给他们执法带来难度。
取证难 非现金交易很难留下证据
厦门市交通行政执法支队的一位执法人员透露,就算是执法部门当场发现交易,也面临取证难问题,“专车”的支付方式全部通过网络付款,而且支付的钱并不是直接到司机个人账户上,“他们之间不存在议价,以及现金交易行为”。
执法人员透露,作为执法人员他们只能用符合法律规定的手段进行执法。“除非当场抓到,然后消费者愿意提供证明,并且能取得司机、租赁公司等签订的各项协议,才可以对其定性。”
导报记者通过体验后了解到,专车服务的付款需要通过支付宝进行,消费者的手机号码、身份信息等其实已经完完全全地交给了专车服务的信息平台,专车司机也已经掌握。
一位市民说,由于使用专车服务,自己在打车软件平台留下了个人信息,若他配合执法部门调查取证,自己又怕遭遇报复。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执法人员想取得所有证据,却非常难。一位执法人员透露,“专车”服务背后的专业法律顾问团队以及互联网团队等,很容易就能够做到不给“非法营运”留下证据。
同时,上述执法人员表示,若想真的调查取证不是不可能,但执法成本太高,“取证、认定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司机不服还可以提出听证申诉,执法耗时长,对于这样新兴的市场行为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执法过程人力、物力的消耗非常高”。
监管难 通过合法手段规避部门监管
面临取证难、执法成本高等问题,是否意味着有关部门就不对这样的行为进行监管?对此,市交通执法部门表示,目前正在对专车服务这一行为进行调研,具体该怎么进行监管,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厦门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相关负责人称,专车服务司机无证上岗,各方都在规避相应的责任,“如果发生意外,按照目前政策,责任矛头会指向租赁公司,而专车服务平台则可以规避掉责任。”
上述负责人称,专车服务背后实际是通过法律手段,合法地规避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这样的运营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也让他们感到头疼。
声音
新兴商业模式除了堵可否考虑疏导
厦门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车服务行为虽然实质上就是“黑车”,却也形成了类似淘宝网可以进行“差评”,并有客服可以投诉等企业内部监管规则。
导报记者注意到,专车服务平台有相应的投诉机制,市民若对服务不满意,可通过满意度对司机的服务进行打分,通过企业内部进行仲裁。
与此同时,上述负责人也透露,目前“专车”整体数量不多,收费比较高,在市场受到欢迎,满足了市民差异化的需求,暂时未对市场造成任何冲击。
不过,他也担心,一旦专车队伍变大之后,或者降价了,就极有可能对整个出租车行业市场造成冲击,破坏厦门出租车市场。
一名交通执法人员透露,在法律存在空白的情况下,执法部门内部对专车的模式也存在讨论,专车服务更像针对收入较高群体的量身定制服务,并没有对原有的正常交通秩序形成冲击,“政府部门也许可以进一步观察,并不一定就要取缔”。
上述人士表示,类似的专车服务钻了法律的一些空子,形成自己的监管体系,但是却脱离了政府的监管体系,这样有所不妥。“不过像这种商业模式,如果经过调研论证,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民生福利,也许可以通过指定相应的政策、管理体系来规范和约束专车服务,做到疏导,未尝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