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打造人文生态新城。(雷雨亭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应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大观园”园博苑,是厦门的“地标”之一,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环绕着园博苑的水体——杏林湾,是集美最重要的湿地湾区资源,近年来,在集美新城“绿色”开发建设思路的推动下,杏林湾正升级为“厦门西湖”。 除了水质逐步得到净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湾区沿岸一些本来杂草丛生的荒地,在经过整改建设之后,串联形成一个总长26公里、绕杏林湾一圈的生态景观运动公园,沿线布局有步行道、自行车道等运动设施,今年年底前就将实现全线贯通。 这个环状公园犹如一只碧玉手镯,把风姿绰约的杏林湾“打扮”得更加迷人。虽然项目还未全段完工,但已有不少附近居民每天傍晚来到这里休闲运动,享受这一“生态福利”。 杏林湾的“蜕变”,只是集美区近年生态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当前,生态发展的思路已经成为贯穿集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一条主线。尤其是今年来,集美明确了“人文集美”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人文集美、生态新城,焕发出宜居宜业的持久魅力。 1、产业升级积极“借智” 谋求绿色发展 作为厦门首个通过考核验收的“省级生态区”,这几年,集美区在发展中始终注重“生态效益”。以工业为传统强项的集美,正在谋求“生态转型”,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如软件信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 去年底,被喻为“海西硅谷”的软件园三期正式交付使用,起步区的六幢研发楼首批交付后,目前已有50家企业入驻。业内预测,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厦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成后可容纳20万人,每年为厦门带来超过2000亿元的产值,成为集美未来产业发展的一大支柱。对已经形成的传统工业和制造型企业,集美通过加强监控、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减排目标等手段,实行节能减排、环保生产。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集美加快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通过政策引导和“实打实”的帮扶手段,促进传统企业向高端高效、集群集约升级。比如,从前几年开始,集美就引进了来自台湾的“顾问”——中国生产力中心(台湾),借助台湾产业转型的成功经验,协助辖区传统制造企业找出问题、寻找方向,并进行“一对一”的诊断、辅导,帮助企业迎接新的挑战,推动集美产业格局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依托集美诸多高校、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集美区有关部门积极“借智”,推动集美产业升级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今年7月,集美区政府就与落户辖区的顶尖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集美区将借助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优势,开展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循环化改造技术、集美生态文明建设与相关技术规范等研究,为集美区“智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
相关阅读:
- [ 12-12]金牛山公园路口挂限时禁左标志 仍允许车辆掉头
- [ 12-12]南湖公园计划改造路灯 明年雨季前告别“夜太黑”
- [ 12-11]南湖公园路灯暗隐患多 有人散步被抢有人跑步踩空
- [ 12-10]仙岳公园完成一期改造 2.5公里车行道变身健身步道
- [ 12-08]福州金牛山公园站广告灯箱玻璃疑被人恶意砸碎
- [ 12-07]福州西河公园公厕管理员突然晕倒 热心人送爱心
- [ 12-07]改造后新演武公园昨日亮相 蕴含浓厚历史文化底蕴
- [ 12-05]青口中央公园主体建成 面积相当于两个五一广场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