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千名受害者上当 涉案金额超两千万 “一口紫苏油,等于五十瓶深海鱼油!”老郑今年70岁,长期受高血压困扰。看到广告后,他马上拨通免费热线。电话那头自称“杨医生”的男子告诉他,紫苏油软胶囊就是专门针对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不过一次至少得吃一个疗程,少了没效。在“杨医生”的一再保证下,老郑一买就是一千多元。 吃了一个月,老郑觉得身体没什么起色。正当他怀疑自己可能买到假药时,“杨医生”又打来了电话。面对老郑的抱怨,他出言安慰:“看来您这病是陈年顽疾了,再吃一个疗程肯定有用。” 听“杨医生”这么胸有成竹,老郑被唬得不疑有他,真的再买了十盒药。然而,这一次他腹泻又头痛,身体比原来还差。 老郑的确被骗了,而且不是惟一受害者。从2011年5月到2013年7月,这个卖假药的团伙共骗了上千人,销售额高达两千多万元。 “紫苏油胶囊”只是这个团伙旗下的药品之一,另一种畅销药叫“双歧三效”。这药专治胃病,什么胃溃疡啊结肠炎啊都能治,连早期胃癌都能预防!广告还把这药和酸奶作对比,说酸奶里的有益菌含量低,没法治病,但这“双歧三效”的有益菌多,对付胃病没话说。结果,四川的老曾就被忽悠了,被骗五千多元。 2013年7月,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以下简称“经侦大队”)当场抓捕这个犯罪团伙——他们打着公司的名号,在吕岭路的一栋居民楼里租了两套房子,整日闭门不出专心行骗。 调查 主犯卖药十六年 称“保健品都这样卖” 这些受害人并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医生”,其实是一群话务销售员。细听对话,你会发现他们从头到尾都没说过自己卖的是“药”,而是把保健品的效果夸大了十倍百倍,模糊了两者的界限,让人觉得他们卖的就是药,还卓有疗效。 像“杨医生”这样的话务销售员共17名,无一是真医生。真正的幕后主使者,是两家公司的成立人——周某与郑某。 周某从1997年就开始干药品推销,十四年里换过四个老板。2011年5月,他辞职和郑某成立了一家商贸公司,打着批发零售食品的名头,干的还是卖药的老本行。隔年5月,他们又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把业务拓展到了“健康咨询服务”。 他们销售的药品大多是从武汉等地购进的。有些是没有药准批文的假药,比如“双歧三效”、“紫苏油软胶囊”和“东方宝”;有些则是真药,比如“乌龙养血胶囊”“益气消渴颗粒”和“参茸大补膏”。 挑选药品时,周某最看重的就是“无效”——什么效果都没有,就相当于什么症状都适用。因此,他们在全国媒体上做宣传时,把真药假药都混着卖,一律吹嘘成“旷世灵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老人常见病。从胃痛胃酸胃胀,到头疼脑热高血压,他们都能治。 法庭上,周某曾辩称自己“主观恶性不大”——“现在保健品都是这样卖的。”他坦言,除了三种真药外,他们实际上是把保健品和食品也当药品来推销。“现在国内的保健品市场比较乱,有关部门管理也松,被查到不过是罚款。”这是他最初的想法。 周某认为,保健品虽然不能治病,但吃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他辩称自己的行为并不构成法律规定的 “特别严重情节”。这一说法被法官认定不能成立。 |
相关阅读:
- [ 10-22]三百万假药专坑老年人 21人获刑涉案公司被罚千万
- [ 09-19]无证兜售境外药男子获刑 法院认定没证书视为假药
- [ 08-01]莆田荔城警方破获特大假药销售案 涉案金额约500万元
- [ 07-17]南后街“台湾特产”售卖假药 药监遇“躲猫猫”
- [ 07-16]福州南后街"台湾特产"店卖假药 药品无任何批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