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超 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陈佩珊 彭怡郡)9月16日,厦门登记在册的1095艘渔船休渔期结束,开始作业。9月18日,厦门籍远洋渔船从印尼海域捕获的1400吨鱼货“登陆”厦门,这是首次大批量远洋鱼货直送厦门口岸。 开渔后,厦门的海鲜价格有没有下降?市面上到处都是“本港海鲜”,它们货真价实吗?厦门居民餐桌上的海鲜有什么变化?晨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看点1 开渔后海鲜降价没? 今年开渔后的海鲜价格降幅远低于往年 虽然已经开渔一个多月,但昨日记者走访八市、中埔海鲜批发市场等发现,今年开渔后的海鲜价格降幅远低于往年。 从事海鲜销售行业多年的中埔海鲜批发市场黄老板告诉记者,今年开渔后,厦门海鲜价格并没有下降多少,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捕捞频繁,近海的渔业资源不断减少,产量下降。“厦门本港捕捞上的多是黄翅鱼、带鱼、小鱿鱼、鲈鱼等鱼类,以前带鱼的收购价格在每斤9元—10元,现在上涨到13元—18元。” 第二个原因是厦门约80%海产品都是从外埠运入,主要来自广东和江浙一带,而且主要是靠流通而来,厦门自己的渔船很少,捕捞的海产品数量极其有限。“厦门海鲜大多来自外地,价格受外地影响大。比如,野生黄翅鱼在休渔期的价格是每斤30多元,这两天浙江刮台风,价格一下子涨到40多元。” 看点2 遍地“本港鱼”,真的吗? 真正的“本港海鲜”几乎已成传说 众所周知,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厦门港的海鲜产量早已大不如从前。然而,记者走访八市时却发现,摆摊卖海鲜的小贩们都坚称他们卖的海鲜是“本港货”,不论是普通鱼还是高档鱼,都被小贩们贴上了“本港标签”。 “本港”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老厦门朱家麟先生向记者介绍,“本港”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九龙江海口、厦门港一带;二是指厦门周边近海、厦金海域;还有一种解释相对更宽泛,早年,受认知影响,渔民们把在厦门港能捕到的海产品都称为本港鱼,殊不知有些海鲜并不止生活在厦门港。如今,一些外来的海鲜,如南海来的鱿鱼也常被误称为本港鱼。“最传统的本港鱼应该还是指厦门港、九龙江海口这一区域内的海产。”朱家麟先生说。 那么,摊贩们鼓吹的“本港海鲜”货真价实吗?一资深业者告诉记者,“本港海鲜”已经几乎成为传说了,只是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本港鱼品质高,厦门人引以为豪,为了招揽顾客,海鲜摊贩往往会给他们卖的海产品都贴上“本港标签”。这实际上是对“本港标签”的滥用。 |
相关阅读:
- [ 09-19]一盘海米粉140元 厦再现“天价菜”工商开展整顿
- [ 09-17]中埔水产批发市场要整体搬迁 新市场可吃海鲜可观光
- [ 09-10]新罗曹溪海鲜批发市场系列扒窃案告破 用镊子作案
- [ 09-02]住户家中松下冰箱自燃 冰箱里海鲜差点烤熟
- [ 08-11]贩肾链条“链接”着怎样的黑洞
- [ 08-07]漳浦:生猛海鲜应有尽有,这里是吃货天堂
- [ 08-06]厦门:海鲜批发价降了近五成 市场价将迎大降幅
- [ 08-05]海鲜大餐或将大批量上桌 大降价趋势还需等几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