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青:探究思明城市义工志愿行动制度化常态化的奥秘
二、如何解决?解决人的问题、项目的问题以及凝聚力的问题。
(一)人从哪里来?我们分三步走。
1、开放式招募。搭建开放性的爱心平台,每周定期通过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思明区政府网、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网站、广播、微博、QQ群等媒介发布活动信息,注明招募条件,吸引不同领域的爱心市民关注,由爱心市民自愿电话或电邮报名。没有行政命令和单位考核,完全由广大市民自愿报名。设置专用招募电话和邮箱,指定专人负责接听热线。供需平台的搭建,既有利于提高活动实效性,也有利于壮大义工队伍。活动开展仅半年,就吸引了1000多人次参与。
2、自发成立义工协会。来自不同行业的义工骨干分别担任会长、副会长等职务,并设立秘书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出谋划策,共同推动协会和志愿服务事业的成长。协会下设服务点,各服务点由一名富有经验的、充满热情的义工骨干"领衔"主演,负责人员招募、业务培训。他们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服务点,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服务点(蓝永生例子:每一条线路都亲自走过,要给游客提供最可靠的路线咨询,不能砸了服务点的招牌。)服务点之间开展良性互动,既资源共享互相支持,又技能比武互相竞争,规模不断壮大,并逐步形成协会独具特色的"1+N"志愿服务模式,即每周六固定开展1期志愿活动,同时设立N个固定服务点长期开展活动。
3、彰显品牌带动效应。城市义工协会成了培育好人的摇篮。在城市义工的队伍里,中国好人、"全能志愿者"王忠武;中国好人、"移动114"蓝永生;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法庭义工代言人许幸福;"全国最美家庭"--优秀义工家庭许志仁家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冬梅等等品牌人物,成为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典型标杆,发挥着榜样的带动力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如"身边好邻居"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杨冬梅,积极发挥心理咨询、辅导的专业特长,时时关怀"失独"家庭,为他们带去心理慰藉。杨冬梅专业化的服务,不断激励着队员改进方法,与居民保持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