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文化节昨开幕,两岸共祭郑成功
■文化节今后每年由思明、台湾、南安三地联合举办,轮流主办
闽台民俗阵头大踩街表演亮相中山路。(记者 王协云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刘筠 吴晓菁 通讯员 王茜)昨日上午,以“中国梦两岸情”为主题的2014“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山路步行街开幕。随后,一场闽台民俗阵头大踩街表演亮相中山路,成为本届文化节的一道靓丽风景。
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工商联原主席李祖可,省委统战部部务会成员、省中华职教社党组书记李家荣,省台办副主任林江玲,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汤金华,市领导叶重耕、倪超、潘世建和南安市有关领导以及台湾嘉宾等出席了开幕式。
在台湾、厦门及郑成功出生地南安,每年都会举办规模不等的纪念活动,这种活动在同宗同源的两岸民众之间,有着强烈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郑成功文化”。两岸纪念郑成功的交流活动不断增多和升级,成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之一。
开幕式后,精彩的闽台民俗阵头大踩街表演拉开序幕。来自台湾、厦门、南安、马来西亚的踩街队伍,以及由50名台湾与大陆青少年代表组成的青春思明成功阵进行了精彩的民俗表演。台湾方面还特别带来了7顶神轿及神像。
当天的踩街队伍从中山路步行街新华路路口出发,一直表演到中华城,全程400米。两岸各具特色的民俗秀让前来观礼的民众惊喜不已。
思明区副区长林旭阳主持昨日的开幕式并介绍文化节的概况。
又讯(记者 刘筠 通讯员王茜)两岸郑氏宗亲昨日下午在鸿山延平郡王祠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颂典,该活动是“郑成功文化节”的核心仪式和品牌象征,通过祭拜民族英雄郑成功,共同缅怀先人的丰功伟绩。
郑成功文化节的另一重头戏——大型舞剧《鼓神》,昨晚在思明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上演,该剧由思明区文化馆打造,思明区艺术团、星海舞蹈团和台湾九天民俗技艺团联合创编,对闽台两地传统的阵头鼓表演进行创新,曾获得2013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纪念颂典在延平郡王祠进行。
大型舞剧《鼓神》。
【点击】
郑成功文化节精彩纷呈
郑成功文化节迄今为止已在思明区举办五届,其品质不断提升,规模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间祭奠活动之一。今年的郑成功文化节以“中国梦两岸情”为主题,在文化部、国台办及厦门思明区政府、泉州南安市政府、台南市政府的指导下,由厦门延平郡王祠管委会、思明区群众文化协会、南安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以及全台奉祀郑成功联合会、台南市文化协会共同主办。
民族英雄郑成功在两岸民间有很多信众,仅在台湾就有200多万人。今年的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包括闽台民俗(阵头)踩街、延平郡王两岸共祭颂典、大型舞剧《鼓神》专场文艺演出和首届两岸少儿闽南语讲古电视大赛;参加活动的嘉宾人数也创下历年之最,台湾方面更是派出了一个45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此次活动;除了主办地厦门思明区的活动外,台湾和南安也有相关纪念活动。
【特写】
台湾郑氏宗亲跨海寻根
有着351年历史的台南郑成功祖庙,名为“台南郑氏家庙”,此次他们首度取道台中,乘船跨海将郑成功神像请到厦门来参加郑成功文化节,理事长郑有懋称:“我参加了四次文化节,这一次意义最重大”。
而对于台南郑氏家庙副理事长郑寿龙先生来说,此行还有更大的收获。郑先生是家族的第十一代,此次来厦之前,他在手机里存下族谱中祖籍地“漳州府龙溪县十二三都邹郑轮保石牌社”,希望能找到如今的所在地。令他惊喜的是,在厦门一位叫郑志勇的本家帮助下,郑寿龙在漳州龙海找到了这个地方的现址,见到了当地的宗亲。
【钩沉】
思明区得名于郑成功
厦大人文学院兼职教授洪卜仁很早就开始接触郑成功的史料,其发言颇具权威性。他说,郑成功和思明区关系密切。这位民族英雄39岁英年早逝,虽然祖籍南安,但其一生最辉煌、最灿烂的时间都在厦门、在思明区度过,可是鲜为人知的是,“思明”的得名也源于郑成功。洪卜仁说,郑成功背叛了投降清朝的父亲后,集结了九十多位志士聚集到厦门,在鼓浪屿反清。后来,郑成功将其在厦门的所在地取名“思明州”,意为思念已经灭亡的明朝。思明的地名因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