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特色庙会曲终人散,人潮散去后,海沧市民广场洁净如新 东南网6月2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靖东/文 吴晓平/图)五天五夜的两岸嘉年华,五天五夜的美食文化之旅。18日,两岸特色庙会曲终人散,展位开始撤离;20日,海沧城建集团组织环卫人员对场地进行清扫,台商义工组织也自发加入。清扫过后的海沧市民广场,一片寂静,曾经喧闹过的地方没有留下污渍,人潮散去后,场地洁净如新。 “我们是第一次承接这么大规模的活动,没想到能吸引到这么多人流,举办得如此成功。”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郑云峰在向国台办副主任叶克冬介绍庙会情况时说。叶克冬则表示,两岸特色庙会是海峡论坛两大最具草根性的活动之一,海沧区将庙会办得如此成功,“为海峡论坛做出重大贡献”。 的确,回顾这次两岸特色庙会,海沧带给大家的,是惊艳和欣喜:台湾五大城市七大夜市首次集体亮相大陆,正宗的“台湾味道”让人惊叹;台商义工队伍进场帮忙,夜市忙而不乱,场面整洁有序,收摊清场后没有留下任何污渍;有吃有玩,学烘焙,玩游园,观表演,内容丰富多元;五天时间,手机信号准确测得,进场人数近百万,商家赚到盆满钵满。 但是,海沧并不满足于此,人潮散去后,他们在学习,在思索“庙会,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被记住 “明年我们还来” “很惊艳,我是头天晚上去的,现场简直是人挤人,到处都排着队,很多小吃看着嘴馋,却根本买不到。”海沧市民叶先生正好老家来了人,他把老乡带到夜市“尝鲜”,没想到现场人山人海,“到9点左右,像大肠包小肠这种比较热门的小吃,就把当天的食材用完了,老板一直跟我们说对不起”。 虽然没把心仪已久的台湾小吃都尝个遍,但叶先生还是感觉收获良多:“台湾人很有礼貌,‘谢谢’、‘对不起’一直挂在嘴上,你向他要个纸巾、袋子,他也会脸上带笑,双手捧给你。”虽然挤出了通身大汗,叶先生还是感到“值”! 但他也有遗憾:“如果能把所有小吃都尝个遍就好了!希望明年庙会还办在咱海沧,我一定早早就来‘卡位’。” 原来在饶河街夜市卖花淇淋的孙先生,也有着同样的遗憾。“这次效果很好,就是后来台风卡了一下。”孙先生说,同来的商家,有赚到上百万元新台币的,大家都非常开心,“如果没有台风,我们还能赚更多”。 “我们这些人回去,就是很正面的效应,你看,我们到大陆才五天,就赚到了上百万新台币,台湾哪有这么大的市场?想都别想!”孙先生说,前来摆摊的很多都是中南部的基层民众,他们回去一定会宣传大陆的市场,让那些没有到过大陆的人,了解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特别是这次到海沧来,建设得这么好,硬体软体都不错。我想,明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来。”孙先生说。 被感动 “哇,台湾义工也在这里” “来庙会,我很惊讶的是这里的维安水平,到处都看到保洁和执勤人员,还有台胞义工。”被台湾《真晨报》外派采访的刘记者,一到庙会现场,就发现了“新闻点”,“这很赞哩,在台湾根本看不到”。 而经常往来两岸的《台湾导报》记者林献元,一到庙会现场就和同事一头扎了进去,买了两杯芒果汁先喝上了。对他来说,在异乡能吃到家乡味,真是莫大的安慰,“哇,现场还有台胞义工呢”。 “我在台湾经常去当义工,主要还是在医院、社区服务,给大家倒杯水,做做导览。”台胞义工小杨虽然是第一次到庙会这样的场合服务,但训练有素的他,很老到地主动帮忙,接过孩子们手上的小棒、喝空的水杯,把掉在地上的塑料袋捡起来,“到夜市服务是第一次,但能帮上忙,我很开心”。 被期待 “明年的海沧庙会更美好” “这次庙会的成功举办,对我们也是一次练兵。”海沧区一位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第一次搞这么大型的活动,大家心里都没底,但五天时间扛下来,各部门协调分工,有序联动,互相配合,所有工作都进行到位,其间虽然遇上台风捣乱,但大家齐心协力过了这一关。“安保、卫生人员各司其职,现场秩序井然。”这位负责人表示,活动多元、场面大、规格高是这次庙会的亮点,但这些特质对承办方来说,却是考验。 海沧区经受住了考验,在各方面的紧密配合下,五天时间的庙会热闹、有序,有吃、有玩,老百姓吃得开心,商家赚得更开心。 总结今年建立的人脉资源以及各单位紧密配合“办会”的实战经验,这位负责人很有底气地说:“如果明年庙会还办在海沧,一定会办得更好!” 记者手记 海沧“会学习” 从2000年安家海沧到现在,我可以说,自己是一个海沧新住民。 从原来的孤身一人夜归,跨过长长的海沧大桥回家,在泥土地里找不到家门;到现在,报社的同事三五成群结伴回家,小区里时不时遇到熟悉的同行,甚至采访的台商里面,也常有邻居。哈,我们都是海沧新住民。 聊起来,我们都有幸福感。 家门口的海沧大道,整洁干净,早起沿海岸晨跑、饭后湾边散步,带着孩子、牵着小狗的邻居们表情闲散,大家愉快问好;我住的未来海岸社区,有大片绿地、公园、小池,经常看到物业冲洗街道,社区的老人主动穿上黄马甲充当小区保洁人员,地面一尘不染,小鸟经常飞到我的阳台。 而海沧最大的缺点:岛外,远离闹市区,在我看来也成了它最大的优点:下班回家,静心读书,从此与五光十色的夜生活绝缘。 这种安逸和舒适,常常让我身处异乡,念兹在兹。尤其在台北的驻点生活。虽然也喜欢那里高速而简便的捷运,楼下彻夜灯火的7-11,过一条马路诚品书店浓浓的文艺氛围,对面孙中山纪念馆一年一度的金马奖颁奖典礼,以及走出楼道就可以看到的台北101……可比起这些,更让我挂心的是,妈妈关节炎是不是又犯了?儿子掉落的乳牙长出否? 台北是工作,海沧是生活。 于是,身处海沧,我又常常幻想:如果饶河街夜市就在海沧大道,如果诚品书店就在小区门口,如果7-11就在我家楼下,如果好吃的铁路便当可以在海沧买到,如果金马奖也办到海沧……总以为是自己太贪心。 没想到,2014年4月,我结束驻点生活回到海沧,发现了满街的“UBIKE”。在台北,它叫“微笑单车”,打头的“U”像上扬的嘴角,它是台北市走向绿色都市计划的一部分,也让台北的国际化特色更加鲜明;在海沧,它叫“爱心单车”,从这辆车身上,我看到了海沧的学习能力,和它打造“两岸新家园”的细心与决心。 是的,在我看来,“两岸新家园”不是一句口号,它的精神内涵在于,更文明的生活,更平和的心态,更和谐的气氛,以及更贴心的细节! 虽然,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简单的一两次社会教育可以搞定。但在海沧,大量台胞义工人员深入到基层活动,台商协会给政府建言献策,连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曾钦照也当起了“婆婆妈妈”的业主委员会主任,他们从过去的“台商小圈子”中走出来,参与到基层建设、社区维护中,所以,“台味”也就在海沧一点点渗透。 现在,我完全相信,未来有一天,我能在海沧这片崭新的土地上,看到更多的“台北进行时”,看到更多两岸人乐活的身影。 |
相关阅读:
- [ 06-15]两岸特色庙会昨日开市 台湾七大夜市美食一站吃齐
- [ 06-14]两岸特色庙会开市首日涌进12万人 海沧变吃货天堂
- [ 06-12]37吨台湾美食特产顺利登鹭 将在两岸特色庙会亮相
- [ 06-10]两岸特色庙会13日海沧开市 游客可边吃边看边玩
- [ 06-07]重视两岸特色庙会安保 海沧开展反恐处突应急处置演练
- [ 05-30]海峡论坛6月14日举办 台湾“七大夜市”来厦门摆摊
- [ 05-30]两岸特色庙会下个月开市 台湾七大著名夜市亮相海沧
- [ 05-30]海峡论坛6月14至20日举行 新增举办“两岸民生交流活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