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海沧两岸特色庙会曲终人散 市民广场洁净如新

2014-06-23 08:27:46林靖东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被感动 “哇,台湾义工也在这里”

“来庙会,我很惊讶的是这里的维安水平,到处都看到保洁和执勤人员,还有台胞义工。”被台湾《真晨报》外派采访的刘记者,一到庙会现场,就发现了“新闻点”,“这很赞哩,在台湾根本看不到”。

而经常往来两岸的《台湾导报》记者林献元,一到庙会现场就和同事一头扎了进去,买了两杯芒果汁先喝上了。对他来说,在异乡能吃到家乡味,真是莫大的安慰,“哇,现场还有台胞义工呢”。

“我在台湾经常去当义工,主要还是在医院、社区服务,给大家倒杯水,做做导览。”台胞义工小杨虽然是第一次到庙会这样的场合服务,但训练有素的他,很老到地主动帮忙,接过孩子们手上的小棒、喝空的水杯,把掉在地上的塑料袋捡起来,“到夜市服务是第一次,但能帮上忙,我很开心”。

被期待 “明年的海沧庙会更美好”

“这次庙会的成功举办,对我们也是一次练兵。”海沧区一位负责人告诉导报记者,第一次搞这么大型的活动,大家心里都没底,但五天时间扛下来,各部门协调分工,有序联动,互相配合,所有工作都进行到位,其间虽然遇上台风捣乱,但大家齐心协力过了这一关。“安保、卫生人员各司其职,现场秩序井然。”这位负责人表示,活动多元、场面大、规格高是这次庙会的亮点,但这些特质对承办方来说,却是考验。

海沧区经受住了考验,在各方面的紧密配合下,五天时间的庙会热闹、有序,有吃、有玩,老百姓吃得开心,商家赚得更开心。

总结今年建立的人脉资源以及各单位紧密配合“办会”的实战经验,这位负责人很有底气地说:“如果明年庙会还办在海沧,一定会办得更好!”

记者手记

海沧“会学习”

从2000年安家海沧到现在,我可以说,自己是一个海沧新住民。

从原来的孤身一人夜归,跨过长长的海沧大桥回家,在泥土地里找不到家门;到现在,报社的同事三五成群结伴回家,小区里时不时遇到熟悉的同行,甚至采访的台商里面,也常有邻居。哈,我们都是海沧新住民。

聊起来,我们都有幸福感。

家门口的海沧大道,整洁干净,早起沿海岸晨跑、饭后湾边散步,带着孩子、牵着小狗的邻居们表情闲散,大家愉快问好;我住的未来海岸社区,有大片绿地、公园、小池,经常看到物业冲洗街道,社区的老人主动穿上黄马甲充当小区保洁人员,地面一尘不染,小鸟经常飞到我的阳台。

而海沧最大的缺点:岛外,远离闹市区,在我看来也成了它最大的优点:下班回家,静心读书,从此与五光十色的夜生活绝缘。

这种安逸和舒适,常常让我身处异乡,念兹在兹。尤其在台北的驻点生活。虽然也喜欢那里高速而简便的捷运,楼下彻夜灯火的7-11,过一条马路诚品书店浓浓的文艺氛围,对面孙中山纪念馆一年一度的金马奖颁奖典礼,以及走出楼道就可以看到的台北101……可比起这些,更让我挂心的是,妈妈关节炎是不是又犯了?儿子掉落的乳牙长出否?

台北是工作,海沧是生活。

于是,身处海沧,我又常常幻想:如果饶河街夜市就在海沧大道,如果诚品书店就在小区门口,如果7-11就在我家楼下,如果好吃的铁路便当可以在海沧买到,如果金马奖也办到海沧……总以为是自己太贪心。

没想到,2014年4月,我结束驻点生活回到海沧,发现了满街的“UBIKE”。在台北,它叫“微笑单车”,打头的“U”像上扬的嘴角,它是台北市走向绿色都市计划的一部分,也让台北的国际化特色更加鲜明;在海沧,它叫“爱心单车”,从这辆车身上,我看到了海沧的学习能力,和它打造“两岸新家园”的细心与决心。

是的,在我看来,“两岸新家园”不是一句口号,它的精神内涵在于,更文明的生活,更平和的心态,更和谐的气氛,以及更贴心的细节!

虽然,要实现这些目标,不是简单的一两次社会教育可以搞定。但在海沧,大量台胞义工人员深入到基层活动,台商协会给政府建言献策,连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曾钦照也当起了“婆婆妈妈”的业主委员会主任,他们从过去的“台商小圈子”中走出来,参与到基层建设、社区维护中,所以,“台味”也就在海沧一点点渗透。

现在,我完全相信,未来有一天,我能在海沧这片崭新的土地上,看到更多的“台北进行时”,看到更多两岸人乐活的身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