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整治一个月查处黑车88辆 黑车打击将保持高压态势

2014-06-17 07:06:22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黑车影响正常出租车经营者利益。  

交通执法人员在云顶山庄查扣黑车。

“黑车”

三大危害

1

“黑车”在轮渡、汽车站等旅客集散地公然揽客,破坏正常运输市场秩序,极大影响了正常出租车经营者利益。

2

“黑车”宰客、欺骗外地游客不但让乘客利益损失也影响了厦门市文明城市形象。

3

近期发生多起“黑车”抢劫案件,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

厦门日报讯(记者 徐景明 通讯员 罗常春未晓)为期一个月的“黑车”整治行动近期落下帷幕,在这次整治中,厦门专项整治交通执法支队共出动人员1000多人次,组织专项行动119次,共查获“黑车”88辆,机场、车站、轮渡等“黑车”集结区揽客车辆明显减少。

整治行动重拳出击,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打击非法营运行为的决心。昨日,厦门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本报专访,介绍此次整治行动的背景、成效以及发现的新问题。该负责人表示,打击非法营运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下一步,交通执法部门将继续对“黑车”保持高压态势,并联手多个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巩固整治效果。

A

三大因素作祟

打击成常态

据悉,厦门开展“黑车”整治行动的原因有三大方面,第一,“黑车”在轮渡、汽车站等旅客集散地公然揽客,破坏正常运输市场秩序,极大影响了正常出租车经营者利益;第二,“黑车”宰客、欺骗外地游客不但让乘客利益损失也影响了厦门市文明城市形象;第三,近期发生多起“黑车”抢劫甚至是杀人案件,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

“鉴于这些原因,厦门市交通部门一直把打击非法营运作为日常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该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各有关部门根据辖区交通状况、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制定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内容及各自责任,将行动宣传、具体措施部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等都作出精心细化,确保行动的有效实施。

B

多部门联合行动

从早到晚轮班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为期一个月,为达到预期的效果,交通部门制定了详细的行动方案,使整治效果达到预期。据统计,5月份的专项整治交通执法支队共出动人员1000多人次,组织专项行动119次,共查获黑车88辆,对黑车起到一定震慑作用,机场、车站、轮渡等黑车集结区揽客车辆明显减少。

“此次行动的方式比较多样,体现在多地点同时全面整治、多部门联合行动、从早至晚多班轮换。”该负责人说,“具体举例,各大队在行动前对辖区内的嫌疑车辆进行排查登记,行动中对登记车辆在车站、码头等地进行重点监控,并与派出所等部门的多次联合行动。”

联合行动巩固了整治效果,一批黑车车主违章停放被交警处理后,还因违法经营出租车辆载客行为而受到交通执法支队的行政处罚,双重违法行为都得到处置。

C

违法“手段”更新

同样严惩不贷

今年1月以来,共查获167辆黑车,而支队自去年履职以来共查获黑车451辆。此次一个月查获88辆,打击力度是历年来最强的。

“经过一个月的整治,目前厦门汽车客运站、出租车营运秩序良好,促进了交通安全形势好转。”该负责人说,“但行动中也发现一些‘黑车’车主在‘经营手段’上有更新。”

如集美大队处理的“黑车”车主,自配对讲机,将频率调成与执法人员一样,获取执法信息后驱赶乘客空车逃离现场;“黑车”车主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轮渡一车主甚至对交警发出生命威胁;集美一“黑车”遇检查载着乘客飞车逃跑引发安全隐患;海沧大队在扣押“黑车”时,车主假装心脏病发作,霸住车辆不让执法人员扣车;还有一些市民眼红暴利,“客串”当起“黑车”。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市民“客串”当“黑车”,同样严惩不贷,车主不仅要面临高额罚款,其车辆还将被暂扣。

D

保持高压态势

有效遏制黑车

据悉,下阶段,厦门还将对“黑车”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巩固现有整治成果,不定期对如轮渡、湖滨南长途车站、集美北站等黑车集结区开展联合行动。

“针对取证难的问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丰富取证方式,比如广泛发动合法经营者、群众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交通行政执法打黑取证工作,争取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该负责人说。

另外,交通部门还将探索完善出租车投放机制,逐步增加运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公交、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多管齐下,以有效遏制“黑车”现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