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程午鹏 实习生 王颖达)“白娅倩”又丢准考证了。在北京、山西、辽宁……“白娅倩”每年高考前夕都丢准考证,而且是全国各地的“丢”。昨日,“@厦门警方在线”微博转发福建警方的微博,提醒大家擦亮眼睛,注意近期微信朋友圈的9大谣言。 时间类谣言:每年都出现 谣言:白娅倩同学的身份证丢了;不系安全带,被高清探头逮住要扣分;刷卡不当,信用额度会降低…… 真相:这三条谣言,每到一定时间节点就会在网上出现。高考前、节假日前后、新年前后,分别是这三条谣言多发时段,而且每年重复出现。这些谣言中留下的联系电话,很可能是吸费电话。 危言耸听类谣言:禁不起推敲 谣言:不法人员借入户普查,用涂有迷药的表格纸迷晕居民后作案,甚至还会把小孩带走;三岁小女孩在世纪家园小区附近被人拐走;小龙虾不是虾,而是一种虫子…… 真相:迷药真的存在吗?北京世纪坛医院麻醉科主任赵斌表示:“这不可能,要是有这种药,我们可省事儿了。” 小孩被拐走了吗?本报曾多次求证这类“拐小孩”的谣言,几乎都被警方证实没这回事。 至于老是被“黑”的小龙虾,“百度”一下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反电信诈骗类谣言:纸上谈兵 谣言:接到诈骗短信,采用对方扣款付手续费的方式,每次只汇0.01元,仅用4元多钱让骗子损失800多元;只要故意连续3次输错密码,可以冻结骗子账户…… 真相:这类谣言看似“好心”,纯属“意淫”,根本不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警方提醒 谣言有三大特性 模糊时间地点、吸引眼球、无确切消息来源,谣言三大特性,在大多数谣言上都能看到。 分析这9类谣言,一旦出现时间,都是几点几分,无具体“年月日”日期;出现地点时,几乎都是某某小区名称,无具体的市、路名称;涉及消息源时,总是模糊带过。 制造谣言的可能只是一个人,但谣传的却是广大不明真相的网友。从手机短信开始,谣言就不断传播,走过博客和微博,它又来到了微信朋友圈。小手一点,谣言被“蒲公英式”传播不断放大。 |
相关阅读:
- [ 06-04]丢失银行卡被刷2万 民警微信抓获嫌疑人
- [ 05-28]治理微信实属正常
- [ 05-28]浦城供电公司筑微信平台 抢修工作更高效
- [ 05-21]龙岩:微信成商家招揽生意新渠道
- [ 05-19]厦门各家医院将设微信挂号平台 预缴金通存通用
- [ 05-14]微信生态圈治理,需多管齐下
- [ 05-14]福州:女子餐厅“顺”走手机 “微信点赞”找出她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