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厂区、城乡结合部、农村 ●目标:工人、跨岛上班族、长途乘客 工业集中区、城乡结合部、岛外偏远农村,这些区域的公共交通系统较薄弱,给了“黑车”可趁之机。 2012年11月本报曾报道,在湖里火炬园区,每天早晚8点,大量“黑面的”准时出现在各家工厂门口拉客,把整条路都堵死。这些“黑面的”的乘客主要是工厂工人,往返于工厂和城中村住处。 2013年12月,本报曾报道在翔安、同安等地农村,活跃着一批“黑车”队伍,专做往返岛内外生意。 还有一些地方则是长途“黑车”的聚集点,通常比较隐蔽,知道的人不多,被曝光过的有鸿山公园山顶小平台——停在那里的车,主要跑泉州-厦门线。 2 “黑车”如何演变? 【运作模式】 “单兵作战”到“公司化” 从“黑车”运作模式来看,有从单打独斗到“公司化”运营、分工协作的趋势。 以前,是一辆车、一个人,在固定的几个地方守候,看天吃饭,一有客人来,就竞相拉客,彼此存在竞争。现在,越来越多的“黑车”司机开始抱团。 记者暗访发现,在同安、翔安等地,出现多家地下召车车队。这些车队都是由个体“黑车”司机组成的,内部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贴小广告,招揽客源;有人负责接听电话,调度车辆;有人负责特定区域的召车,从不越界。这种车队俨然是一个完整的“公司”架构,但未在工商注册,没有取得相应的执照和许可,属于“地下运营”。 【运作手段】 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 从运作手段来看,以前是原始的被动等候,你来我载,载完付钱;现在,多了一些技术含量——包括使用叫车软件,提供正规发票等。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市民用打车软件叫车,叫来的居然是辆“黑车”。这源于打车软件对的哥资质的监管力度不强,“黑车”要安装打车软件司机版非常容易,进而冒充正规出租车。 而在今年4月,本报报道,不少“黑车”为了招揽乘客,竟可以开具正规的出租车车票,且都盖有出租车公司印章,其原因在于正规出租车发票大量闲置,被随意出售。 【市场策略】 “粗放经营”到“细分市场” 从市场策略来看,以前的“黑车”简单粗放;现在的“黑车”会“细分市场”。 工业集中区周围的“黑车”多由面包车改装而成,在后排添上几张椅子,可以坐下更多人,虽然乘坐舒适性差,但路程短、收费低,薄利多销,主要面向工厂上班族;跨区、跨岛等中短途线路,则主要选用中低档私家小轿车,有专人在幕后调度,乘坐舒适性有所提高,收费也高于市场价;在轮渡、厦门北站等游客多的地方,“黑车”则大玩“宰客”伎俩,漫天开价、故意绕路,有的干脆直接抢劫。 |
相关阅读:
- [ 05-20]女子醉酒打黑车遭洗劫 路边醒来半裸体丢了脸面
- [ 05-20]厦门湖里警方破获系列黑车劫案已查证作案10多起
- [ 05-20]厦门“黑车”漫天要价 风险多多专挑游客下手
- [ 05-17]乔装宰客耍赖还有“无间道” 细数黑车司机四类型
- [ 05-13]厦门市打击非法营运整治活动 12天查扣42辆黑车
- [ 05-05]执法车辆不“正”查黑车如何服众
- [ 05-04]"小广场"成黑车集散地 正规的士也拒跑短途不打表
- [ 05-03]小伙伴与家长一起出游 乘坐“黑旅游车”被查处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